冲出围城的艰难与女性命运的变异——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叙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共四章节.第一章:女性命运的体认;张爱玲的婚恋叙事给我们唱一首葬送附体的挽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在现代都市欲望街车里,女性内心的自我焦虑,人格的自我分裂,以及面对生存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第二章:男权神话的消解;张爱玲笔下的男性世界,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缺席"状态,他们成为小说中展示女性命运的映衬之物.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试着从"不完全"父权家庭和"象征性"消失的夫权家庭两方面分析张爱玲婚恋叙事中父权社会的衰败.在对两性不同态度中,更能表现张爱玲对女性生存处境和历史命运的关注.第三章:二张婚恋叙事的叙事模式;二张小说都有着明显的象征叙事,自我情感叙事,但是在这两种叙事模式中又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象征叙事模式.无论是张爱玲还是张洁,在她们展示女性命运时,都运用了大量象征意象.张爱玲笔下意象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独特性.这些普通事物不是凭借传统文化观念或约定俗成的习惯来作为象征意象,而是凭借作者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张洁小说里的象征意象比起张爱玲来似乎更明朗些,更善于一种用对比意象的整体象征.在她们两者不同的象征叙事模式中,承载了二张对女性命运的不同体认.情感叙事模式.在象征叙事下流淌的是女性作家诗性的情感叙事.在张爱玲表层叙述下,小说中女主人公都有着作者极为强烈的自我情感的潜意识流露,形成一种深层与表层,意识与潜意识的对话性形式.张洁小说中这种自我情感叙事较之于张爱玲似乎更直露些,以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直接把自己的情感加之于主人公身上.张洁创造了一种独属自己的叙述文体:诗与散文结合.并通过文本展示了作者的追求意识、审视意识、超越自我意识,以凸现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第四章:二张婚恋叙事的话语系统;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会从她的语言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古典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表现在戏剧语言的运用上:动作语言的外化,场景语言的深入,讽刺语言的表现,色彩语言的渲染.张洁的小说中则通篇饱含深情的诗性语言,让我们在灵空、流动的散文诗性语言里自由穿行.
其他文献
介绍十三陵蓄能电厂机组运行瓦温高的原因、技术改进的过程和结果.
论文从巴赫金的坎坷命运出发,指出了作家一生遭遇与民间诙谐文化之间的联系.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狂欢节的民间诙谐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的创作中达到了顶峰,并有着自己的
史铁生是当代最具有人本哲思的情感型作家之一,他在身残之后,深入探究存在与命运,寻求多种精神性资源来摆脱生存困境。笔者试图走近史铁生,细剖他的心灵世界。  论文首先探讨史
魏晋时期是五言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五言诗也代表了魏晋时期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该文以魏晋五言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引论 五言诗的形成;
本文以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年)间各报刊关于文学问题的“读者来信”为主要研究材料,着重关注“十七年”间以否定性阅读为中心的读者与文学互动过程及其内涵,以此剖析
本论文以萧红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萧红的文学史、传记、电影等多维视野中萧红形象的梳理、分析和总结,把握萧红自步入文坛至今80余年的大众接受和形象建构的历程,同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