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节的笑声——论巴赫金的民间诙谐文化理论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巴赫金的坎坷命运出发,指出了作家一生遭遇与民间诙谐文化之间的联系.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狂欢节的民间诙谐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伯雷的创作中达到了顶峰,并有着自己的基本形式.论文的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民间诙谐文化的构成要素,即时空体要素、躯体要素、语言要素及笑的要素.作者认为,狂欢广场是笑得以产生的时空基础,这里的怪诞躯体是愉悦的身体,这种愉悦既来自肉体感官,也来自精神上的,并具有积极肯定的意义.来自民间的语言要素是嘲讽与赞美的结合,因而具有双声效果.这种双声效果使得民间话语变得生动,它也使得生活在官方文化中的民众恐惧心理得到某种程度上的缓解和释放.这里的笑声成为一种世界观,并与官方文化的世界观相抗衡.在诙谐中,人又回到自身.在人们亲昵而快乐的交往中感觉的自我的价值.论文重新审视了民间诙谐文化的本质与特征.在作者看来,民间诙谐文化的本质是在对官方秩序颠覆的基础上,对自由的确定和张扬,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的肯定与尊重,以及对人们向往美好未来的确定,洋溢着乐观精神.作者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民间诙谐文化的特征.非官方性,即民间性,是巴赫金论述民间诙谐文化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其积极意义在于,它为摆脱官方世界的严肃性提供了可能;同时,诙谐,它不仅是一种与世界观相连的全民的行为,同时,它也蕴涵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它是发自人内心底层最真实的开怀大笑,因而,这样的诙谐也是原初性的,在笑声中人们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和解放,使得人们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发展力;除此以外,狂欢节的笑声还具有双重性和乌托邦性质.在第四部分中,论文着重讨论了民间诙谐文化的功能.在作者看来,诙谐与官方文化中严肃性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他们是相对立的,但另一方面,诙谐是对严肃性的净化和补充,这就使得诙谐具有了解放功能.民间诙谐文化反对官方文化中乌托邦,以此来建立民间文化的乌托邦.在此基础之上,巴赫金在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因此,该文化具有对话功能,也正是对话所具有的思想高度和独特性决定了巴赫金对民间诙谐文化研究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其他文献
合作性的学习是新课改主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合作学习的理念也广泛地运用在各个学科中,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合作学习能够改变数学课的枯燥,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期刊
在介绍单导叶接力器的开发、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液压、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调整,进而对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本文从传播学这一特定角度,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从接受思想、传播方式、海外传播、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描述二十世纪《水浒传》传播的基本情况,以期勾勒出二十世纪《水浒传》
该文以晚年孙犁忧郁孤独的心理为线索,力图逼近晚年孙犁创作心理的状态与演变,分析其复杂性的成因,探讨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作家持有一份独立博大的内心世界的重要与艰难.
介绍十三陵蓄能电厂机组运行瓦温高的原因、技术改进的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