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发展——基于创新实践形式分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占据的地位要求我们,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入理解才能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又要求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的特点,及时把握实践发展的新规律、新特点,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当今时代,改革创新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而创新实践已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高级形式,它所包含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也已经成为当下人类实践的主导形式。创新实践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发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创新实践也是解决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展开对创新实践的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论述研究创新实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为实践观的历史演变。以马克思实践观为中轴,对其本人的实践观以及之前、之后的实践观进行分析,揭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的内在逻辑。第三章为创新实践的凸起。揭示人类在采集渔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四个时期创新(实践)的发展情况,分析创新实践在当代凸起的必然性,并对其内涵、本质、基本形式进行了多维分析。第四章为确立创新实践观。提出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确立创新实践观。为此就要把握创新实践的辩证本性,树立创新实践全球性、人类性和未来性的视野。第五章为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指出通过创新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丰富其内容,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其创新和发展。
其他文献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在,不真即空理约本体与现象。大略以假名存有
在一个法治日渐成为强势话语系统而道德价值受到损坏的世界,虽然道德已不再像古典世界一样直接意味着幸福,法治的状况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但道德贫乏的生活却肯定不是美好
传统真理观在符合说的意义上来理解真理,仅将真理观局限于认识论的视域。但它却面临着来自感觉经验和理论逻辑两个方面的诘难,诘难使传统真理观陷入理论困境,同样,用此种真理观指
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道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历来众多学者对其含义方面所做研究很多。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合说明其作用的也很多。一般用自然无为来说明无为的含
“经济决定论”的盛行和经济理性的泛化,给人类社会带来日益严峻的社会和文化危机,一场经济学领域内伦理价值的复归革命势在必行。阿马蒂亚·森认为实现这场辩证复归的最大难题
康德的批判哲学研究了人类知识和道德的可能性的先天条件。然而根据《实践理性批判》的纯粹实践法则所建立的道德世界与奉行普遍自然律的经验世界之间无法协调起来,在自然与自
可持续发展观已广为人知,相关理论也层出不穷,但其在全球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也不例外。在相关法律制度、科技规范尚未健全和完善的同时,缺乏有效的道德指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吕才(600~665)是唐初自学成才而又博学多能的著名学者,也是释门之外研习因明的集大成者。他把世界观与逻辑学统一起来,以“义理”观为理论基础,以“义理乖僻”为标准,自觉运用矛盾
边际革命之后经济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对于这个角度国内外大量学者迄今仍未能恰当评估其意义。究其原因是对理论社会科学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由于瓦尔拉斯的标准商品理论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