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探析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观已广为人知,相关理论也层出不穷,但其在全球的实施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也不例外。在相关法律制度、科技规范尚未健全和完善的同时,缺乏有效的道德指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就何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能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这一问题作一番探讨。 本文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首先介绍和分析了具有普遍性的全球环境危机与我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基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主要道德原则和规范,这就决定了我们所探讨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侧重点是不同于别国的。也正因为如此,文章主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本土化。本土化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伦理观内容得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实践的条件。只有社会各部门和个人接受和践行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才能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其他文献
论文立足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和诠释实践,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审视《易传》对《易经》的诠释问题,厘清《易传》诠释《易经》的最初面貌、根本目的、方法体例、实践价值
概念是语言、思维的基本单元,概念的运用触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概念对我们生活既然有着如此深广的影响,那么概念的哲学研究这个课题也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这个
二战以来,人类一方面享受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一些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学联合起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在,不真即空理约本体与现象。大略以假名存有
在一个法治日渐成为强势话语系统而道德价值受到损坏的世界,虽然道德已不再像古典世界一样直接意味着幸福,法治的状况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但道德贫乏的生活却肯定不是美好
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促使玉米种子产业驶入了国际快车道,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玉米种子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契机.
传统真理观在符合说的意义上来理解真理,仅将真理观局限于认识论的视域。但它却面临着来自感觉经验和理论逻辑两个方面的诘难,诘难使传统真理观陷入理论困境,同样,用此种真理观指
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道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历来众多学者对其含义方面所做研究很多。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合说明其作用的也很多。一般用自然无为来说明无为的含
“经济决定论”的盛行和经济理性的泛化,给人类社会带来日益严峻的社会和文化危机,一场经济学领域内伦理价值的复归革命势在必行。阿马蒂亚·森认为实现这场辩证复归的最大难题
康德的批判哲学研究了人类知识和道德的可能性的先天条件。然而根据《实践理性批判》的纯粹实践法则所建立的道德世界与奉行普遍自然律的经验世界之间无法协调起来,在自然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