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临床综合评价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所有癌症类型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一部分研究以患者为中心,对EGFR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4个维度进行评价,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安全性维度通过米内网、药智网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检索可抑制EGFR突变药物的国内外说明书,并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多个文献数据库,获得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临床实验、综述、上市后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文献,通过给药途径风险、上市前安全性、上市后安全性以及特殊人群用药对使用EGFR抑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可及性维度研究选取了安徽省某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EGFR抑制剂连续5年的销售额与销售量,资料来源于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0录入并计算收集的药品成本、药品全年销售量,计算EGFR抑制剂的DDDs、DDDc和B/A,进行分析比较。适宜性维度则采用真实世界处方合理性分析方法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患者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该研究通过HIS系统抽取样本医院2016-2020期间内每年非小细胞肺癌处方100张,共计500张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并参考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回顾性分析医师在开具处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用药不适宜处方进行分析。创新性维度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与资料对EGFR-TKIs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可及性维度,研究发现,样本点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类抑制剂主要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盐酸埃克替尼、奥西替尼、阿法替尼、盐酸安罗替尼六种药品。DDDs排在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吉非替尼、盐酸埃克替尼及厄洛替尼。从2016年至2020年,吉非替尼仅在2017年其B/A等于1,其他四年B/A大于1.0;厄洛替尼从2016年至2017年的B/A小于1.0,2018-2020年连续三年B/A大于1.0;奥西替尼于2018-2020年连续三年B/A基本都在1.0附近,药物选择的同步性较好。药物使用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500张处方当中不合理用药有25例,占比为5%。结论:EGFR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在选择方面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特点,并在使用中兼顾药物可及性和适宜性方面的因素。目的:随着现代药物政策、医保谈判、预算影响分析的变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药物的合理选择需要兼顾临床疗效和疾病的经济负担。本课题第一部分药物利用研究显示,2016-2020年度中EGFR抑制剂中用药频度较高的是吉非替尼,其药物同步性分析也显示了其药品成本逐年降低或者患者接受程度较好。本部分选择对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在完善EGFR抑制剂类药物临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药物经济学方法在临床决策中的广泛应用。方法:建立马尔可夫模型,评价一线化疗吉非替尼和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健康和经济效果。临床数据、成本和效用数据从已发表的文献或现实世界中获取;以质量调整生命年和增量成本效益比作为分析结果。采用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吉非替尼和联合化疗策略的平均成本分别为62882.83美元,84509.30美元;两组的QALY值分别为1.70和1.93。联合化疗与吉非替尼单独治疗的ICERs为95135.50美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进展状态的效用值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支持治疗费用和无进展生存效用值等。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如果中国的支付意愿阈值为$33,300/QALY,联合化疗方案优先使用的概率低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方案。结论:本研究表明,从中国卫生系统的角度来看,联合化疗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不是一种成本效果综合评价的优选方案。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做出最佳的治疗决定。
其他文献
应急排涝能力是水利部门履行“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支撑工作”职责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安徽省水利应急排涝能力现状以及加强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了加强安徽省水利应急排涝能力建设的对策。
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能源系统存在着综合能效偏低、清洁能源占比不足、碳排放压力大等共性问题,建立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样板工程,对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城镇能源系统不同于其他国家,其示范工程的建设与示范也应有其特殊性。为此,文中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与示范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介绍江苏扬中和天津北辰两个中国南北典型特色城镇在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方面做出的探索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蠕虫状胶束所需浓度高、成本高,无法投入现场应用。以液体硅酸钠、两性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了在经济使用浓度下,能显著提高注入水粘度且具有优良驱油性能的粘弹性驱油剂。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驱油剂在0.3%的使用浓度下,即可达到较高的粘度。调整液体硅酸钠、表面活性剂有效用量为0.12%~0.2%(质量分数),粘度达到10~50 mPa·s。实验对比了常用聚合物
多目标优化是多准则决策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是涉及多个目标函数同时优化的数学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普遍涉及到工程、经济和物流等诸多科学领域,需要在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的情况下找出一组折衷的解。多目标飞蛾扑火算法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优化算法,拥有调节参数少、鲁棒性强等优点,但仍然具有Pareto近似解集分布不均、过早收敛等问题。本文在深入学习多目标优化理论的基础上,对多目标飞蛾扑火算法进行
基于光伏发电并网无政府补贴研究背景,以云南省光照条件及农户用电规律为数据基础,建立光伏-储能系统经济效益分析模型,以项目收益和静态回收期作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储能成本和装机规模对系统收益的影响,基于评价结果,为促进户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发展提出建议。案例表明,安装储能系统会增加系统初始投资,但项目总收益提高,投资回收期也有所缩短,无储能光伏系统已不具备经济优势。
为了显著提高低渗油藏的原油采收率,相对于传统聚合物驱,纳米流体因其优异的流度控制、润湿性改变性能以及良好的耐温、耐盐、抗剪切的特点而受到研究者青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改性二氧化硅(SiO2)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及测定了其纳米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黏度,研究了温度、纳米颗粒浓度和矿化度对改性SiO2纳米流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改性纳米SiO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平均粒径小,为22.92 nm
结合工程实际,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在污水处理厂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并以安徽省芜湖市某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引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例,进行了节能降耗和收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光伏电站建成后,25年可节省电力成本1.85亿元,并额外增加2400万元的CCER收益。从节约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水务+光伏”的应用模式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详细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理、国内外典型智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提高采收率的性能,对驱油材料分类比较,进而对智能纳米化学驱油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智能纳米驱油剂具有独特的驱油特性,可以适应特定油藏环境的特殊要求,是今后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利用PVsyst软件进行初步辅助设计,再对系统主要设备进行具体选型和优化,为某居民屋顶设计了一个装机容量为6.24 KW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一次性投资建成后,无需任何维护,多余电量可并网获益。其投资回报周期短,6~7年可回收成本,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并获利近20年,具有很高的投资效益。本文的设计方案可为研究者和施工人员提供借鉴,也可为业主做决策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