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暖地区医院街模式内部公共空间自然通风策略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整体的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加,所以近来我国新建医院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学者对医疗建筑进行各种研究,例如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医患分离模式的设计等等,但关于节能减排的绿色医院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医院街模式适应医院功能的发展,满足了医生和患者各自不同的需求。由于医院建筑是能源消耗较大的公共建筑类型,因此医院建筑应该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方式,而不应采用高技术的节能方式。医院建筑应该注重自然通风和采光,自然通风能降低医院内部的空气污染和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自然采光节约了能源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本文以医院街模式医院内部公共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设计特点,对医院街模式内部公共空间的发展进行研究,从周边风环境、总平面布局、通风导风、环境布置四个方面分析医院街模式的场地布局的自然通风。在对医院街模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对门诊大厅和医院街、门诊部的候诊空间和护理单元的公共空间自然通风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门诊大厅和医院街的端部式和嵌入式布局的自然通风问题,厅式候诊空间、廊式候诊空间、绿荫候诊空间的自然通风问题,护理单元的交通性公共空间、服务性公共空间、休闲性公共空间的自然通风问题。最后归纳出医院内部公共空间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包括差异性、安全性和多样性,并从平面导风、竖向空间导风、细部构造导风三个层面,提出了门诊大厅和医院街、门诊部的候诊空间和护理单元公共空间的自然通风的设计策略。本文总结了医院街模式内部公共空间的自然通风设计策略,为以后绿色医院的设计提供了设计的依据和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所以近年来关于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对于
该文旨在打破狭隘的"景观"意识的束缚,强调城市景观的整体观、系统观.一方面从景观空间的视角来理解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化,建立景观空间系统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通过景观空间整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对沿线的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越来越表露无疑.率先表现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地段及沿线的土地利用方面,其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对城市合理有序
在体育场进行的众多比赛项目均暴露在室外,因而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尤其是短距离赛跑、跳远等项目。在田径比赛规则中对200m以下短跑比赛更明确提出了2m/s以下风速要求。体育场
论文首先提出了硬性控制和弹性控制结合的控制方法,然后提出城市地块区级分类的概念,引出“区块”、“街区”、和“开发单元”三个层级,并建立开发项目与三个层级的对应关系,针对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到乡村旅游的浪潮在不断高涨。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作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乡
学位
我国的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功能分区、经济效益与形式主义的城市设计方法,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的真正主人——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之需,造成了空间的失落和人情的淡
该文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总共七章.第一章是提出问题部分.简要阐述了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区发展等背景条件,指出研究大学教学区空间形态的意义所在.进而对研究对象在概念
城市空间联系节是指由各种立体交通方式、空间构成、设施的存在而形成的,或者是包含这些立体交通方式、并以之为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周围地区。空间立体联系节在城市功能和
面对严峻的能源消耗,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开放式办公以其大空间、大进深、高人员密度和采用空调降温与机械通风的特点,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