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严峻的能源消耗,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开放式办公以其大空间、大进深、高人员密度和采用空调降温与机械通风的特点,带来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严峻的能源消耗,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开放式办公以其大空间、大进深、高人员密度和采用空调降温与机械通风的特点,带来了高能耗低舒适度问题。被动式降温的自然通风不但解决了空调系统为达到所需室内热环境而消耗的大量能源,而且还能以自然清新的方式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为办公人员带来身心健康。在满足人体舒适的前提下,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目的。在上述背景前提下,本文试图从开放式办公空间的自然通风设计与利用方面入手,分别以严寒地区开放式办公空间常见的两种通风形式——单侧通风与双侧通风——进行模拟比较研究。首先,文章分析阐述了严寒地区开放式办公空间与自然通风的相关要素,从气候要素、空间要素、自然通风热舒适与评价三方面展开,以此为理论依据确立模拟边界条件、模拟变量及判定标准。基于实地抽样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在过渡季与夏季严寒地区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实际的自然通风状况。结合数据统计与问卷结果,提出模拟流程与框架,建立严寒地区开放式办公空间单侧通风与双侧通风的典型模型,并选用Airpak软件进行模拟。最后,结合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利用可视化与量化的室内风速分布状况、空气龄以及人体热舒适度数据对空间自然通风进行评价比对,得出现有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在利用自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开放式办公空间设计参照标准,对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弥补严寒地区的办公建筑少有在过渡季与夏季研究室内自然通风的不足。
其他文献
三峡地区是中国人居聚落形成较早的区域之一,这里群山绵延,不计其数的河流纵横奔流其间,兼以长江切穿川东山脉东流而去,于此形成了不计其数的临水山地场镇.线性结构是临水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所以近年来关于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对于
该文旨在打破狭隘的"景观"意识的束缚,强调城市景观的整体观、系统观.一方面从景观空间的视角来理解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化,建立景观空间系统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通过景观空间整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对沿线的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越来越表露无疑.率先表现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地段及沿线的土地利用方面,其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对城市合理有序
在体育场进行的众多比赛项目均暴露在室外,因而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尤其是短距离赛跑、跳远等项目。在田径比赛规则中对200m以下短跑比赛更明确提出了2m/s以下风速要求。体育场
论文首先提出了硬性控制和弹性控制结合的控制方法,然后提出城市地块区级分类的概念,引出“区块”、“街区”、和“开发单元”三个层级,并建立开发项目与三个层级的对应关系,针对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到乡村旅游的浪潮在不断高涨。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作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十年乡
我国的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功能分区、经济效益与形式主义的城市设计方法,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的真正主人——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之需,造成了空间的失落和人情的淡
该文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总共七章.第一章是提出问题部分.简要阐述了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区发展等背景条件,指出研究大学教学区空间形态的意义所在.进而对研究对象在概念
城市空间联系节是指由各种立体交通方式、空间构成、设施的存在而形成的,或者是包含这些立体交通方式、并以之为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周围地区。空间立体联系节在城市功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