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智能校准装置设计及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是一种采用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仪器,在既有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检测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是检测砂浆强度的常用仪器,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参照JJF1372-2012《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校准规范》的有关内容,有必要针对贯入仪弹簧压缩20mm工作行程的力值以及由800N力值回归到零值时的行程进行校准。本文根据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JJF1372-2012的有关内容,进一步研发了能够对贯入仪对中夹持,并根据检测过程中力值指标的变化自动记录相关定位位置点,智能化控制运动行程、机械手动作,并在回程检测中测试力值、位移的全数字测控校准装置。其包括机架和沿上下方向导向移动并装配在机架上用于放置贯入仪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上、下方分别固定有抵挡测力机构和推力加卸载机构,推力加卸载机构的输出端作用于支撑座上,支撑座的支撑端部和抵挡测力机构的挡止端部用于分别与贯入仪的主体和贯入杆接触配合,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用于测量贯入杆与主体之间相对位移的位移传感器,所述抵挡测力机构具有用于测量贯入力的力传感器。本装置可使贯入仪主体与贯入杆产生相对位移,同时还能对贯入仪逐渐卸载缓慢释放工作弹簧,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能够方便准确测得在卸载过程中任一位移量时的贯入力大小。实验结果表明,该校准装置使用简便、可操作性强,能较好的反映贯入仪的计量性能。
其他文献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是我国的一种常用中药材,全株均可入药.本试验以叶片、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菘蓝的离体植株再生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
视频监控系统是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对目标地区信息监控的系统,常应用于交通、能源、公安、电信、军事等部门。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运而
葡萄白腐病是国内外重要的葡萄病害之一,每年由此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很大.现行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但这两种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对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均水深1.9米,面积达2338平方米。它为周边的38个城市超过1000万人提供饮用水。然而富营养化导致太湖水华时常发生,生态系统发生退化。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是对电力系统被测点进行统一监控、综合分析的系统,其理论与实现是当今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建立在通信网络之上,通信网络及规约的选用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至关重要。IEC61850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全球通用标准,已经得到大量使用。基于IEC61850实现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是一种趋势。针对电力系统中仍然运行着大量非IEC61850规约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状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能够发挥指南和先导作用.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第四章中,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以新型能源为基础的微网发电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是微网包括大量的各种分布式电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这些分布式电源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功率输出特性,将使得微网的电能质量水平较低,微网能源被主电网视为“垃圾”能源而被严格限制接入,同时微网并网也会受到主网电能质量的侵袭,从而严重制约了微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那么采用怎样的并网接口以及如何控制让微网
摘要:很多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感觉是“粘乎”,知识好像也不难,但做题容易错,一些概念不易分清。这主要是由于化学課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有规律性的知识,也有记忆类的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尤其重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41  很多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感觉是“粘乎”,知识好像也不难,但
复合绝缘子在我国20多年的使用历史表明,与瓷和玻璃绝缘子相比,其防污闪性能优异,但防冰闪性能较差。覆冰复合绝缘子闪络过程非常复杂,闪络电压与绝缘子周围的电场和电位分布密切相关,因此从覆冰复合绝缘子的电场特性分析其闪络机理一直是研究者研究的重中之重。伞裙结构是影响其冰闪电压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伞裙结构对电场特性的影响,找出电场特性最优的伞裙结构,对提高复合绝缘子冰闪电压意义重大。在以往对覆冰复合绝缘
养殖水体的氨氮污染已逐渐成为威胁水产养殖业的主要问题,该文旨在通过对高效氨氮降解菌的筛选,为水产养殖业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水质改良措施.通过对土壤、水体等环境中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