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卵的质量决定着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后代健康,因而产生一枚能够受精且支持健康个体发育的高质量成熟卵母细胞(卵子)是女性生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女性生殖健康的关键。该环节与卵泡发育过程密不可分、高度协调,是在卵母细胞自身所固有的遗传学程序(统称内源性因素)以及卵母细胞周围的卵泡微环境因素(包括多种激素与生长因子、代谢产物及营养物质、以及应激因素等,统称为外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序进行的。然而,卵母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的质量决定着女性的生育能力及后代健康,因而产生一枚能够受精且支持健康个体发育的高质量成熟卵母细胞(卵子)是女性生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女性生殖健康的关键。该环节与卵泡发育过程密不可分、高度协调,是在卵母细胞自身所固有的遗传学程序(统称内源性因素)以及卵母细胞周围的卵泡微环境因素(包括多种激素与生长因子、代谢产物及营养物质、以及应激因素等,统称为外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序进行的。然而,卵母细胞如何整合这些内外源性因素进而促进其本身以及其周围的颗粒细胞的生长发育还很不清楚。MTOR信号通路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内的能量感应通路,因具有整合来自于细胞内外的营养、应激、激素和生长因子等信息进而调控细胞生长和发育的能力而被我们关注。因此,本论文在揭示了该通路蛋白在卵泡发育不同时期的细胞定位及激活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在卵母细胞内条件性敲除MTOR的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卵母细胞内的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卵母细胞及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MTOR通路在卵巢内规律性地表达及激活。MTOR及激活态的MTOR(p-MTOR)在各个发育时期的卵泡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二级卵泡及之后的卵母细胞表达较高;二者在原始卵泡之后的卵泡颗粒细胞表达较高。激活态的MTOR下游关键蛋白p-RPS6在原始及初级卵泡卵母细胞没有表达或表达较低,而在二级卵泡及之后的卵泡卵母细胞中表达较高。激活态的MTOR下游关键蛋白p-4EBP1只在有腔卵泡卵母细胞内表达。p-RPS6及p-4EBP1从二级卵泡开始在部分颗粒细胞表达,在有腔卵泡内富集于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及靠近卵泡腔的颗粒细胞。这些结果表明MTOR通路在发育不同时期的卵泡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内激活程度不同,进而提示参与调控卵子发生及卵泡发育过程的不同事件。由Gdf9-CRE介导的卵内MTOR敲除雌鼠不孕。其首波卵泡发育异常,次级卵泡生长受限,卵内BMP15和FGF8表达降低,几乎不能排卵。该种cKO雌鼠随着年龄增高其卵泡发育缺陷恶化,逐渐表现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足表型。早期生长卵泡的卵母细胞因过度表达γH2AX而退化,卵巢体积皱缩,雌激素及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降低,而促黄体激素升高。在6月龄,cKO小鼠卵巢内几乎没有正常卵泡,许多在形态上类似睾丸曲细精管的结构存在于皮质区。转录组测序揭示颗粒细胞特征性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一些睾丸支持或间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上升。颗粒细胞在形态上变得类似雄性睾丸支持细胞,表达睾丸支持细胞特异蛋白CLAUDIN5。这些结果表明原始卵泡卵母细胞内MTOR信号对于颗粒细胞命运决定及特征维持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Zp3-CRE介导的卵内MTOR敲除雌鼠虽然也几乎不孕,但其卵泡发育正常。该类小鼠能够排卵,但所排卵母细胞大多数不能正常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并且其受精及支持早期胚胎发育的能力大大降低。经蛋白质组学以及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与MTOR信号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与细胞骨架、纺锤体、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或转录本发生明显下调。这些变化,特别是参与调控胞质分裂的蛋白PRC1的下调,可能是导致上述减数分裂缺陷的主要原因。因此,初级卵泡及之后时期卵泡卵母细胞内的MTOR信号通路对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发育潜能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综上所述,本论文揭示了卵内MTOR信号通路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对于卵及颗粒细胞的调控作用因卵泡发育时期不同而具有特异性。在卵泡发育初期,卵内MTOR信号通过阻止卵内过度累积DNA损伤以及刺激关键的卵源性旁分泌因子的表达来维持颗粒细胞的特性和促进卵泡发育;而在后期卵泡发育特别是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卵内MTOR信号通过调控支持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和获得发育潜能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来控制卵母细胞质量。这些发现为揭示女性生殖关键疾病---原发性卵巢功能不足以及代谢紊乱疾病(诸如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和糖尿病等)所致卵子质量下降的病因以及探索新的诊疗方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针对该类疾病的有效而且唯一的治疗措施就是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h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tor,tPA)对脑缺血病人进行溶栓治疗。但是,该疗法具有严格的时间窗(脑缺血发生4.5 h内治疗)限制,而且脑缺血病人接受tPA治疗,会带来缺血后出血的风险。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仅仅约6%的病人能够接受tPA
作为全球位居第6位的恶性肿瘤,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当今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深入探索OSCC诊断及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以及加强研究OSCC发生进展的机制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非编码微小RNA(micro RNA,简写为miRNA)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S)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严重的危害着人类健康。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很短小而且不起到编码作用的RNA,参与调控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表达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micro RNA靶向治疗被提出,其目的在于限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逆转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预防AS的进展。
研究背景: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是一个复杂且有序的过程,其包括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的变形过程。精子细胞的变形涉及到精子细胞核的延伸、浓缩,顶体的形成,精子尾部的发生,线粒体的重新排布、组装以及胞质残余体的移除。其中精子尾部(也称为鞭毛)的形成至关重要,精子的鞭毛提供了精子的动力,使精子可以最终到达卵细胞周围,完成受精。目前关于精子鞭毛的研究较多,然而对于精子鞭毛的组织中心—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核酸长度超过200nt且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lncRNAs的分布及表达具有组织和细胞的时空特异性,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分化等众多重要过程,其表达异常和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新近研究显示,lncRNAs可影响糖尿病高危基因的表达,提示lncRNAs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
目的:现今世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肥胖时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结构和功能改变,包括心输出量下降、外周阻力增加以及左室肥厚等,肥胖人群的增加是造成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肥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找寻有效的防治靶点尤为重要。巨噬细胞是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其浸润数量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一系列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活性与脂肪组织功能密切相
背景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机制以慢性低度炎症、胰岛素抵抗为核心,其全球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及共有的危险因素。迄今为止,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在长期营养过剩及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过度增加引起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炎症和应激信号活化,如JNK和IKKs,可使
精子发生是一个精密调控的生物学进程。它主要包括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自我更新与分化、精母细胞(Spermatocytes)的减数分裂以及精子变形(Spermiogenesis)。近年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和泛素化)在精子发生过程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报道,贯穿了整个精子发生周期。泛素化(Ubiquitination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由于AMD的病因不明,除了一些支持疗法外,尚无特效药,也缺少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因此对于AMD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
研究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为恶性肿瘤首位。近来研究发现肺癌也是一种衰老相关性疾病,其中位发病时间约为70岁左右,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肺癌还是一种高消耗疾病,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而老年人代谢水平较低,老年患者相对非老年患者肺癌进展缓慢。有研究表明,在肝癌中,ROR α通过活化P53/P21通路抑制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