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警务是一种积极的警务模式。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安体制、编制、保障程度的差异,因而在社区警务的理念上、具体操作中还或多或少存在认识不统一、模式不规范等问题,有时同一地域内派出所与派出所之间的做法差别也很大。特别是在如何把握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改善警民沟通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上,探索略显不足,有的停留于形式上的做“规定动作”、“依葫芦画瓢”,有的仍简单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方法,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区警务工作的时代感不强、针对性不够,讲服务群众、但不讲寻求群众支持,有悖于社区警务的初衷。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有的基层民警不知如何作为而导致不作为,有的基层派出所失去了工作目标就没有了工作方向,就拿不准工作重心,存在不同程度的被动应付状态。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心态发生重大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改善警民沟通的内涵、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加以梳理和研究,以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上海社区警务建设的概况,选取警民沟通这一社区警务最关键、最直接的环节,以文献研究法为基础,辅以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上海社区警务建设的现状,暨群众参与社区警务的积极性差、现有警民沟通渠道效率低、警民沟通渠道拓展办法少,并指出目前上海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社区警务中警民沟通不畅,警民未形成合力。同时,深入剖析造成社区警务建设中警民沟通不畅的内外在因素,借鉴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警民互动沟通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期实现警务工作由治标型向治本型、被动型向主动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