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探索硬化剂治疗后对肝硬化患者凝血的的影响,明确术后凝血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以期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干预,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研究对象为福建省立医院消化科病房2015年02月~2016年02月期间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有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指征的患者,入院后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术前及术后24h、72h、第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比较术前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消化、呼吸、神经系统、五官、皮肤瘀点瘀斑等器官、组织出血倾向;并比较三组间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是否有差异。结果:1、全部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全部患者硬化剂治疗术后第1、3、7天与硬化剂治疗术前(0天)相比,术后第3天的PT较术前延长(P<0.05),术后第1、3天的FIB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3天的DD较术前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上述术前与术后出现差异的指标的差值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将PT0-3(术前0天与术后第3天的差值,下面符号以此类推)、FIBO-1、FIB0-3、DDO-1、DDO-3五项指标差值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发现五项指标的差值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Chilld-pugh分级硬化剂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Child-pughA级及B级组患者硬化剂治疗后第1、3、7天,与治疗前(d0)相比,术后第3天PT值较治疗前(d0)升高(P<0.05);术后第1、3天FIB较治疗前降低(P<0.05);术后第1、3天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hild-pughC级患者硬化剂治疗后第1、3、7天,与治疗前(0d)相比,硬化剂治疗后第3、7天PT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1、3、7天的FIB较治疗前降低(P<0.05);术后第1、3天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短期内不影响肝功能,但可导致凝血、纤溶指标出现短暂、可逆的改变,这种改变与肝功能分级无明显关系,建议硬化剂治疗术后短期内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给予输入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