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3通过下调新靶点IFI6和IFI27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占这些部位恶性肿瘤的90%-95%,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全球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占 HNSCC的25%,且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所占比例较高。TSC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容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此外,TSCC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常无特异性症状从而给早期诊断制造了巨大困难,最终导致预后不良。即使采用放化疗及手术等联合治疗,其5年的生存率仍不理想。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其中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不良生活方式(如酒精和烟草)和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内的诸多因素与TSCC的发生有关,但TSCC发生发展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现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发现TSCC发生发展的相关分子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TSCC提供新的策略。转录激活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为ATF/CREB(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家族成员之一,是调节细胞应激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和功能不同。近年来ATF3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细胞环境中,ATF3既可作为癌基因又可作为抑癌基因并发挥相应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ATF3是miR-488和miR-431的下游靶点,在TSCC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ATF3在TSCC细胞中的下游效应迄今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ATF3在TSCC肿瘤细胞中的功能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为开发治疗TSCC等肿瘤的新疗法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1.ATF3在TS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本课题首先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了不同分化程度的TSCC组织以及正常舌组织中ATF3的表达。然后,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TSCC细胞系CAL27和SCC-9以及正常口腔角质形成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进行ATF3染色分析,进一步明确ATF3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集中分析了HNSCC和TSCC中ATF3基因表达水平。2.ATF3对T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为了研究ATF3对TSCC细胞功能的具体影响,本研究采用RNA指导的Cas9核酸酶基因编辑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as9)敲除TSCC细胞系CAL27和SCC-25中的ATF3基因,并通过慢病毒感染过表达TSCC细胞系SCC-9和SCC-4中的ATF3基因。利用CCK-8技术检测ATF3基因敲除或过表达对TSCC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除或过表达ATF3基因对TSCC细胞系迁移能力的影响。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AKT和ERK信号通路在ATF3基因敲除或过表达时的激活情况。3.ATF3调控T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为了探索ATF3基因调控T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本课题利用RNA-seq分析了敲除ATF3基因的CAL27细胞的mRNA基因表达谱。通过GO分析和基因测序获得敲除ATF3基因的CAL27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性表达的基因。通过qRT-PCR和ChIP分析确定在TSCC细胞中ATF3下游的两个靶点干扰素诱导蛋白6(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6,IFI6)和干扰素诱导蛋白27(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27,IFI27)。并通过IHC和TCGA数据库进一步确认IFI6和IFI27在TSCC组织中高表达。为了分析ATF3是否通过IFI6或IFI27调控TSCC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本课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低或过表达TSCC细胞中IFI6和IFI27基因,通过CCK-8、Transwell和细胞划痕等实验检测敲低或过表达IFI6和IFI27基因对TSCC细胞(己敲除或过表达ATF3基因)的增殖和迁移等功能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 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为了进一步证明ATF3基因介导IFI6和IFI27的表达影响TSC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本课题利用nu/nu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实验。将CAL27(ATF3+/+,对照组;ATF3-/-,实验组)细胞移植到nu/nu小鼠背侧皮下。通过形态学对比两组肿瘤生长情况;通过IHC和Ki-67染色进一步分析肿瘤的增殖分化情况。将过表达ATF3的SCC-9细胞进行IFI6和IFI27的过表达并移植到nu/nu小鼠背侧皮下,通过形态学对比肿瘤生长情况,通过IHC和Ki-67染色进一步分析肿瘤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1.ATF3在TSCC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H&E染色和IHC实验结果显示:ATF3在TSCC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在低分化TSCC组织中ATF3的表达降低最为显著。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AL27细胞和SCC-9细胞中ATF3的核染色明显低于HOK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SCC-9细胞核中的ATF3表达水平低于CAL27细胞核中的ATF3蛋白表达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CGA数据库集中分析得出的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2.ATF3负调控TSCC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利用敲除或过表达ATF3基因的TSCC细胞系,通过CCK-8、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实验发现:ATF3基因敲除后,TSCC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均显著提高;过表达ATF3基因后,TSC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此外,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敲除ATF3基因后,AKT和ERK信号通路激活,在ATF3基因过表达时其磷酸化水平受到抑制,提示ATF3可能通过抑制AKT和ERK通路的激活,负向调控T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3.ATF3通过下调IFI6和IFI27的表达抑制TSCC细胞增殖和迁移RNA-seq分析结果表明,敲除ATF3基因的CAL27细胞中差异性表达最明显的两个基因为IFI6和IFI27。通过qRT-PCR和ChIP分析进一步确定在TSCC细胞中ATF3下游的两个靶点为IFI6和IFI27。通过IHC和TCGA数据库再次确认IFI6和IFI27在TSCC组织中呈高表达。在体外实验中,本课题敲低或过表达TSCC细胞中IFI6和IFI27基因,发现在ATF3基因敲除的TSCC细胞中,IFI6或IFI27的敲低显著阻断了 ATF3缺失引起的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等能力的增强;在ATF3基因过表达的TSCC细胞中,IFI6或IFI27的过表达显著逆转了 ATF3过表达引起的SCC-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降低。同时,Western blot表明,ATF3缺失或过表达引起的AKT或ERK活性的相应变化被IFI6或IFI27表达所抵消。总的来说,这些数据表明ATF3通过下调IFI6和IFI27调控T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在体内实验中,通过对成瘤指标的检测发现:相比对照组,ATF3敲除组肿瘤显著增大。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敲除ATF3后TSCC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明显增强。相反,过表达ATF3组的肿瘤更小。但是,过表达IFI6和IFI27基因后TSCC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明显增大。同样,通过Ki-67免疫组化染色表明过表达ATF3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IFI6或IFI27的过表达阻断了这种抑制。免疫组化发现ATF3过表达诱导的TSCC细胞分化能力降低,而ATF3和IFI6或IFI27共同过表达的TSCC细胞分化能力显著提高。综上所述,ATF3在体内通过IFI6或IFI27的表达水平负向调节TSCC细胞的增殖。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证实了 ATF3在TSCC中的低表达,并且胞核内ATF3的水平与TSCC低分化相关;此外,我们发现ATF3通过靶向IFI6和IFI27调节ERK和AKT信号通路,进而参与TSCC肿瘤的进展。我们的研究可能为ATF3作为标志物或靶点用于TSCC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以几种环境友好型的无机成核剂和1种增塑剂作为聚乳酸添加剂,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复合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拉伸试验机等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无机成核剂含量增多会导致其在基体中分散性变差,增塑剂添加有助于无机成核剂的分散且复合薄膜表面光滑.两相复合薄膜1M和3M表现出明显的孔
期刊
实现高可靠性、低电阻欧姆接触是获得高性能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前提,其直接决定功率器件的能耗水平。激光退火凭借局域化、温升快、控制灵活、精度高、连续能量输出稳定等优点,成为SiC功率器件的新一代主流退火技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SiC功率器件激光退火研究进展,详细模拟分析了激光退火原理中光热传输特性,设计了355 nm紫外激光退火实验系统,对Ni/SiC进行了激光退火实验,在激光能量密度为2.55
期刊
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全球产业竞争,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我国亟需尽快优化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在广大中西部内陆腹地拓展战略纵深,夯实国家安全基石。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的战略构想,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创造了条件。“国家战略腹地”是相对于前沿地区而言,能为前沿地区提供强大支撑的战略后方,主要是指围绕我国东部沿海起着稳定后方并服务国家战略
期刊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以血便、腹痛、腹泻、体重减轻为主要表现。UC具有病程较长、难以完全治愈的特点,且好发于青壮年时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家庭及社会负担。UC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学位
一、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特发性肠道炎性疾病,既往在西方国家常见,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升高。UC在病程中不断反复,导致患者频繁住院、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由此造成的教育工作中断、病假以及沉重的医疗负担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UC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均提示肠道稳态的失衡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位
研究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起源于鼻咽粘膜内层的上皮性癌,常发生在鼻咽部咽隐窝处,位置特殊不易发现。NPC具有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及早期症状不易发现的特点。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独接受放射治疗或与化疗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但是毒副作用大。然而,NPC通常发现即为晚期,此期间易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耐药,故治疗方案少、临床疗
学位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东明县焦楼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氟罗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腔炎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
期刊
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打响,纯电动环卫车辆需求逐步增加。介绍了一种纯电动洗扫车电气控制系统,采用CAN总线分布式控制技术,模块化设计,实现了纯电动洗扫车上装与底盘之间的上下高压控制及上装作业模式控制,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环卫车辆云端监控与管理。
期刊
研究背景卵巢恶性肿瘤(Ovarian Cancer,OvCa)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内膜癌以及宫颈癌,但卵巢癌的死亡率超过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高居第一位。现阶段,关于卵巢癌的治疗,主要包括了手术治疗、药物化疗以及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措施。其中靶向维持治疗,主要是PARP抑制剂的应用,是近年来基于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的最引人瞩目的进展。根据生物标记物的个体化治疗
学位
MYB-CCs是一种特殊的转录因子家族蛋白,表现在它同时含有MYB-DNA结合域和二聚体CC (Coiled-coil)结构域,后者以折叠的方式在蛋白质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棉属中的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进行了基因组分析,分别鉴定到了46、47、22、23个MYB-CC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这些基因的特征、染色体定位、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以及陆地棉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