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成因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在高原西北缘发育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近双倍的地壳增厚、巨大的地壳缩短量和海拔高程、同造山伸展作用、地壳物质的抬升剥露和对中亚地区古气候的影响等诸多独特之处,使得帕米尔成为一个可以全面揭示陆陆碰撞造成的陆内造山过程及其响应的理想研究区,数十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帕米尔构造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帕米尔的北部边界(主帕米尔断裂——MPT,是帕米尔与阿莱-塔里木地块的构造边界)是在新生代初期时位于西昆仑向西直线延伸的位置,到新生代晚期才向北楔入到现今的位置,还是在新生代初期时就已初具弧形形态?本文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研究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机制,揭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进而讨论帕米尔弧形构造形成的两种端元模型(渐新世-中新世以来逐渐形成和前新生代先存弧形构造再活化)的适用性。通过设置不同条件的多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物理模拟研究表明,先存弧形薄弱带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变形具有主导作用。在四条先存弧形薄弱带(位置分别对应现今的主帕米尔逆冲断裂、坦玛斯缝合带、如山-帕萨特缝合带、什约克缝合带)的条件下,实验可以产生弧形构造形态,所产生的多条弧形构造带由内向外弧度一致,与现今帕米尔弧形形态一致。2底部滑脱层有利于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变形的快速向北传播。在没有底部滑脱层的条件下,变形由挤压端呈前展式向前陆传播,帕米尔北缘变形时间较晚;而当存在底部滑脱层时,变形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传播至帕米尔最北缘的MPT,使帕米尔北缘较早开始变形。3基底强度差异可能是造成帕米尔弧形构造形态的控制因素之一。强度较大的塔吉克-塔里木基底与强度较弱的帕米尔基底的弧形边界也能产生帕米尔的弧形构造形态,但是弧形构造带仅分布于帕米尔的北缘边界,其它帕米尔内部的断裂呈直线。该实验结果与帕米尔的地质情况不符。4印度板块西北端的弧形构造结向北楔入也能产生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在单纯弧形构造结向北楔入的条件下,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变形由内向外传播,各构造带均呈现弧形形态,但是弧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5综合本文实验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先存弧形薄弱带和底部滑脱层的共同作用下,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在新生代早期就已形成且北缘开始变形完全可能。该结果支持先存弧形薄弱带在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再活化模型。
其他文献
蜂窝夹芯板结构由于它们的比强度高、比刚度高以及优异的抗压缩性,可以作为优异的缓冲吸能材料广泛用于运输、包装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因此本文对壁面开孔蜂窝及其层级结构进
纤维素是自然界第一大生物质资源,占植物界碳含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低毒性等特点,常被应用于制药、化工、医疗器械等方面,但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纤维聚
CO2的过度排放会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危害。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物质和燃料,如甲醇(CH3OH),是目前解决CO2过度排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CO2加氢制CH3OH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芬顿反应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但
力学微环境会随着肿瘤生长和发展改变并对肿瘤产生影响,胞外基质的力学性质既能影响肿瘤恶性表型,又能促进肿瘤的进程,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利用软纤维蛋白胶构建的体外三维
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鉴定出了大量的干旱胁迫响应的相关基因,并初步揭示了干旱胁迫信号应答、信号转导及胁迫响应
铜藻属海洋大型褐藻类,具有分布广、生物量大、易养殖、且多糖等物质含量丰富的特点,但由于褐藻细胞壁的复杂结构和坚韧特性,阻碍了铜藻资源的开发,难以实现产品高附加值利用
20世纪50年代的婚姻法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有关废除旧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同时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变革运动。陕坝专区的婚姻法于内蒙古自治区于全国来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陕坝专区属绥远地区,以其偏远的北部边疆的地理条件来看,能更真实的展现当时社会封建落后的原始状态,再加上新旧婚姻制度和观念冲突比较剧烈,陕坝专区婚姻法的贯彻实施迫在眉睫,因而具有典型性。1950年《婚姻法》颁
近年来,货币金属簇作为一类新型的功能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它们具有精确的分子结构和独立的尺寸分布,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生物医学,化学传感,催化和纳米
蛋黄-蛋壳结构纳米球是一种具有独特纳米壳层将其内部功能纳米粒子包围而形成的球状空心腔结构复合材料,可发挥空心纳米球与功能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优势,在吸附、分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