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分离株包膜糖蛋白H(gH)的基因多态性,分析该基因不同型别在HCMV感染引起的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不同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HCMV致病机理及亚单位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HCMV临床分离株的分离培养:取患儿尿液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细胞孵育8-12小时后换液,连续培养至细胞发生病变(CPE),再取上清液接种于新鲜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培养至CPE达80%-90%病变时收集和保存。2、gH基因分型:应用巢式PCR扩增HCMV临床分离株和AD169株gH基因,核苷酸纯化试剂盒纯化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haI酶切,酶切片段经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比对分型。3、gH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将部分PCR扩增阳性的产物纯化后测序,与AD169株、Towne株序列进行比对,用DNAsis软件分析。结果1、HCMV临床分离株的分离培养:共选择105例样本进行分离,最终CPE阳性病毒株50株,分离成功率为47.6%。2、gH基因分型:经巢式PCR扩增,50例临床分离株中有34例(14例为婴儿肝炎综合征,12例为无黄疸型肝炎,5例为肺炎,1例为先天性CMV感染)gH基因阳性,阳性率为68%;分型显示,gH1型21株,占61.8%;gH2型13株,占38.2%;未见混合型和发现新的型别,gH基因型别在不同疾病间呈散在分布(X2=0.336,P>0.05)。3、gH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随机挑选15株gH基因阳性标本测序分型并与AD169和Towne株序列比对,gH1型有10株,gH2型有5株,其结果与酶切分型结果完全符合。其中所选的第2、4、5、6、7、9、10、11临床株碱基序列相同,编码的氨基酸也相同,同源性为100%,与AD169株核苷酸相似性、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7.2%、95.52%,同源性较高;第8、12、14临床株碱基序列、氨基酸相同,相互间同源性也高达100%,与TOWNE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53%,氨基酸一致性为95.52%。gH序列变异以核苷酸替换为主,也可见插入和缺失突变;与AD169株相比,核苷酸相似性为89.1%~97.2%,氨基酸一致性为74.24%~95.52%;与TOWNE株相比核苷酸相似性为91.12%~99.53%,氨基酸一致性为80.06%~98.5%。DNA变异位点分布比较散在;氨基酸变异相对集中,与AD169相比,氨基酸变异集中在41~87位点,与TOWNE株比对则集中于33~74位点。结论1、婴幼儿HCMV临床分离株gH基因型别以gH1为主,gH基因型别在婴儿肝炎综合征、无黄疸型肝炎、肺炎疾病中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2、不同HCMV临床分离株gH基因相对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3、未发现HCMV gH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疾病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