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架构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抄表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微电子、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各种表计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和数据管理,并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电力和天燃气行业的综合型新技术。它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目前,我国自动抄表系统主要采用由下至上依次为表计终端、近端通信层、远端通信层、主站服务器层的系统层次模型。本文将重点对自动抄表系统中主要负责持久化存储表计数据并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的主站服务器软件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设计和实现。  为了解决目前很多系统存在的系统响应速度慢和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实时监测表计信息等问题,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和适用性,本文分别从后台通讯、数据库、前台业务功能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最后实现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自动抄表主站系统。在系统的整体结构方面,本文将抄表主站系统分成了后台通讯子系统和前台业务子系统,其中后台通讯子系统主要负责实现与集中器的数据交换,前台业务子系统主要负责业务功能的实现,并选择采用了RMI技术实现了两个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在系统后台与集中器的通讯实现技术中,对比分析了阻塞式和非阻塞式IO的两种通讯机制,并考虑到阻塞式IO在高并发、多连接情形下会出现通讯性能下降的特点,以及结合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对的高并发环境,选择采用了基于非阻塞式异步IO模式的Mina网络框架,实现了后台通讯子系统,有效提高了系统与集中器的通讯效率和可靠性,同时,由于Mina网络框架自身对通讯底层细节的封装以及可插拔式拦截器等设计特点,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在完成数据库的概念、逻辑设计的同时,针对有些因为需要存储大量数据记录从而造成数据库操作性能降低的单表,对比分析了采用分表和分区两种技术方法在提高数据操作上的工作思路、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选择采用了表分区技术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执行与该表相关数据操作的速度;在前台业务子系统中实现了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抄表管理等功能模块。最后,通过对系统的测试运行表明,系统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在客户回报、动物效果、可重复结果、科学研究以及产品品质等方面必须满足的可衡量标准,并综述了证实有机微量元素对各种动物的益处,包括改善
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船闸做为一种通航设施,运营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并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建设畅通、高效、
茄子是人们喜爱而又熟悉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拥有很大的种植面积,但近年来茄子病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茄子的产量及质量,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采取的防治措施主
电力市场具有典型的寡头市场特征,有关电力市场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市场中各组成成员的行为特征,尤其是电力市场中的规则对成员的行为约束的分析。一般而言,讨论电力市场规则
泥石流与主河交汇问题是流体运动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它研究不同流体汇流产生的相互作用,处于牛顿流体运动研究和非牛顿流运动研究的交叉点。 本文首先研究了整个泥石流流域上发生的汇流现象,从泥石流产生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对泥石流汇流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将泥石流汇流按流体物理性质重新分类,给出三种基本汇流形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石流汇流与水流汇流的关系。 泥石流与主河汇流造成的灾害严重而
  微量元素对动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是第三代产品。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优点体现在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学效价高,能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降低饲料配
抽水蓄能电站因其具有调峰填谷、紧急事故备用和调频调相的作用,在整个电网系统中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抽水蓄能电站有向高水头、大容量发展的趋势,且引水系统复杂,水泵水轮机工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β-Arrestins呈现出广泛表达的特征,且在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中分布最多。它们主要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的负调节因子,在受体脱敏、受体内吞、蛋白酶体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优质粳稻产区,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199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的五常市稻田首次发现二化螟以来,螟虫有逐年加重危害和快速蔓延的势头,严重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水稻可以有效解决水稻虫害问题。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利用可以进行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将经过密码子优化的、在单子叶ubi高效启动子调控下的、抗螟虫的Bt基
随着发酵工业的成熟和发展,饲料用氨基酸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品种也逐渐由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常规补充发展到普遍添加苏氨酸,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也更进一步关注缬氨酸、色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