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行为研究向来都是营销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在这种环境下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线索利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某一特定产品的时候会依据产品的内外部线索对其做出评价。那么原产地因素作为一个典型且重要的产品外部线索,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美国学者Schooler(1965)最早就原产地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作用进行探讨,他使用危地马拉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来自中美洲四个国家的产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消费者对不同原产地的产品存在明显的情感偏见,由此掀起了原产地相关研究的热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对原产地方面的研究已经颇为成熟,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研究对象多针对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相对偏少,而我国学者对此领域的探讨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较多的空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尝试研究原产地形象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旨在帮助本土企业通过改善原产地形象进而在国际营销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首先,对原产地、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其次,在归纳与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原产地形象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并提出基本假设,由于过往的研究只证明原产地因素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存在联系,并未对其中的影响路径做出明确阐述,本文尝试引入感知价值因素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相关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处理后,得出以下结论:(1)原产地形象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原产地形象与感知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3)感知价值与消费者购买意愿显著正相关;(4)感知价值在原产地形象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为本土企业提供了相关营销策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