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立体光固化成型系统,配制适用的陶瓷浆料;优化成型工艺,提高3D打印陶瓷试件的机械性能;评价其细胞毒性及三维打印全瓷冠的尺寸精度和临床适合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设计并构建立体光固化成型系统,配制陶瓷浆料,检测其粘度和光固化特性。2.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成型工艺,检测陶瓷试件的密度和弯曲强度,确定最佳成型工艺参数。3.打印陶瓷试件,检测其细胞毒性。4.检测两种立体光固化成型设备(实验组1:CSL150;实验组2:CeraFab 7500)制作的全瓷冠的尺寸精度和临床适合性,数控切削作为对照组(X-MILL 500)。结果:1.成功构建立体光固化成型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工艺控制软件系统、紫外激光器与X-Y扫描振镜等八部分。配制固相比为50vol%的陶瓷浆料,测得浆料粘度为4500mPa.s;光固化特性:Cd=54.82 ln(E/102.86)。2.最佳成型参数为激光功率0.45W,扫描间距25μm,扫描速度750mm/s。试件密度达98.42%,弯曲强度达978.05MPa。3.CCK8实验结果显示陶瓷试件无明显细胞毒性。4.实验组2的加工精度最佳,为40.8±10.6μm,其次是实验组1(64.5±5.9μm)和对照组(71.7±13.3μm),实验组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2与实验组1、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在边缘(61.90±8.96μm),转角(60.07±6.32μm),面(27.61±5.44μm)的适合性优于实验组1(边缘109.33±26.79μm,转角 97.64±29.37μm,面 149.12±45.75μm)和实验组 2(边缘 92.55±31.80μm,转角 114.51±29.81μm,面 209.95±32.05μm),在轴面(131.22±4.72μm)的适合性差于实验组1(70.64±14.97μm)和实验组2(54.82±9.13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和实验组2在轴面和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立体光固化成型系统及配套陶瓷浆料用于口腔全瓷修复体制作具有可行性,修复体的弯曲强度、细胞毒性和临床适合性均达到临床要求,但在尺寸稳定性方面仍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