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合物充填铁基复合减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粉末冶金减摩材料具有组成设计调整灵活、生产成本低、力学及摩擦磨损等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在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广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对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更加苛刻,从而对减摩零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孔铁基烧结体中充填具有良好减摩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在保持材料高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减摩性能。然而,由于聚合物组成性能和烧结体孔隙限制,在实现聚合物均匀充填及有效发挥充填聚合物作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本文尝试通过在成形料中加入造孔剂、控制压制压力以获得具有高孔隙率的多孔烧结体,并通过控制熔渗工艺获得了具有较高强度和减摩性能的聚苯硫醚(PPS)/铁基复合减摩材料。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通过熔渗多元聚合物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论文首先以水雾化铁粉、电解铜粉和石墨粉为原料,加入不同量的硬脂酸锌制得粉末混合料,经不同压力压制成形、于1100℃下烧结60min,得到Fe-10Cu-0.6C多孔烧结体,考察了润滑剂添加量、压制压力等对烧结体孔隙率、密度和力学性能等影响,并测试了不同孔隙率的多孔烧结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锌添加量和压制压力对成形生坯及烧结体的孔隙率有明显影响,添加0.6-2wt.%硬脂酸锌的粉末混合料,经500-650MPa压力压制后,烧结体的孔隙率在16%-22%范围内,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含1.6wt.%硬脂酸锌的混合粉末经650MPa压制、烧结后可制得密度和开孔隙率分别为6.47g/cm~3和16%的烧结体。不同孔隙率的烧结体在摩擦磨损性能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孔隙率为20%的烧结体表现出较好的摩擦学性能,平均摩擦系数和线磨损率分别为0.022和1.28×10-8。以上述Fe-10Cu-0.6C多孔烧结体为骨架,以聚苯硫醚(PPS)为熔渗剂,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熔渗处理,制得PPS/铁基复合减摩材料,考察了熔渗温度、熔渗时间等对熔渗层厚度的影响,并表征了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研究了PPS/铁基复合减摩材料在不同负荷、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渗温度和时间对PPS熔渗层厚度有明显影响,在350℃下保温40min所制得的PPS/铁基复合减摩材料具有最大的熔渗深度,达900μm,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8.2HRB和355MPa。此外,PPS/铁基复合减摩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受试验负荷和滑动速度的影响,滑动速度和负荷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摩擦系数,但会导致材料磨损加剧,磨损机理也由磨粒磨损转为塑性变形甚至粘着磨损。为了进一步改善复合减摩材料的性能,以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为复合熔渗剂,于350℃下熔渗40min制得PPS-PEEK/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考察了复合熔渗剂中PEEK含量对熔渗层厚度及材料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20wt.%PEEK的复合熔渗剂,熔渗层厚度随PEEK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PEEK含量为10wt.%时,PPS-PEEK/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5.4HRB和341MPa。此外,与PPS/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相比,PPS-PEEK/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的耐磨性提升了75%。以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为复合熔渗剂,于350℃下熔渗40min制得PPS-PTFE/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测试结果表明,熔渗层厚度随复合熔渗剂中PTFE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PTFE含量为10wt.%时,PPS-PTFE/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具有较大的熔渗层厚度,为752μm,同时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8.6HRB和370MPa。此外,与PPS/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相比,PPS-PTFE/Fe-10Cu-0.6C复合减摩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了45%。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超薄壁耐压铝合金筒为研究对象,在ABAQUS中建立了符合实际工况的芯模自转正旋有限元模型。对比超薄壁筒及厚壁筒冷强旋成形时的变形差异性,分析超薄壁铝合金筒冷强旋成形的机理,发现超薄壁铝合金筒在旋压成形时因壁厚较薄,厚向变形更均匀,筒坯的内外层金属几乎同时变形。此外超薄壁筒结构刚度差,变形约束少,接触区两端易翘起,而导致一系列旋压失稳现象。贴模失稳是长期困扰该产品稳定连续生产的技术攻关难题,
W-Cu复合材料是由金属W和金属Cu组成的一种假合金,它兼具W和Cu的部分特性,在保持高强度,高硬度的同时拥有优异的导热和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电接触材料部件,耐高温器件和电子封装及热沉元器件。W和Cu不能互溶形成固溶体,且两者浸润性较差,熔点差较大,所以传统粉末冶金法难以制备出全致密的W-Cu复合材料。因此,如何提升材料致密度,降低烧结温度,提升W-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是W-Cu复合材料的
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思政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总结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优点,在地壳中占比高,资源丰富,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很多领域如3C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但镁合金为密排六方结构,滑移系少,成型能力差,探索高强度高塑性的镁合金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细化晶粒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形。利用大塑性变形加工方法可以有效细化镁合金组织,本课题分别探索搅拌摩擦加工、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高熵合金理念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结构材料的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以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的高熵合金,不仅在科研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工业生产和工程应用中也拥有广阔的前景。然而,高熵合金作为一个新的合金体系,虽然近年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相对于传统合金的发展历程而言,对高熵合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都相对较少。人们对高熵合金合金
金属玻璃因其优异的力学与理化性能被广泛关注。然而,块体金属玻璃(BMGs)的脆性及成型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拓展。为了克服这两方面应用瓶颈,笔者所在团队发明了高流变成型方法(HRRF),该方法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BMGs构件的成型,同时可有效提高其塑性。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方法,本文以Zr57Cu20Ni8Al10Ag5等非晶合金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索了HRRF不同工艺条件及成型构件因素对力
本文以熔铸的低温CuAlMnNi形状记忆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OM、SEM、XRD、硬度测试、室温循环拉伸及DSC等手段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超弹性及相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熔铸的CuAlMnNi合金属于亚共析成分,其铸态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α相。经过固溶淬火处理后,合金显微组织最终转变为单一的β相,主要为L21结构。合金在200~400℃时效处理时,合金中会析出细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难熔金属钼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核物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于钼材料的性能也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钼的制备以粉冶方法为主,但存在晶粒粗大,致密度不高等问题,常用的解决办法是进行轧制、挤压等二次加工。但是由于钼的难变形特点,仍旧不能完全解决其存在大量缺陷的问题。高压扭转工艺(HPT)是一种典型的大变形方法(SPD),其变形过程会发生剧烈的剪切变形作用,能够
钨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氢滞留量、低热膨胀率等优异综合性能,因此被认为是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的最有前景候选材料。合金化是最常用的改善钨基体材料性能的手段之一。本文首先通过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W-Cr合金,探索了掺杂Cr元素对W基合金组织结构、高温辐照行为和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然后向W-Cr合金中添加金属间化合物WSi2,研究了WSi2添加量与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之间的关联性。最后通过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化石能源作为人类文明的驱动力已日趋完善,但是其弊端也随之变得尖锐起来,环境污染和其不可再生性催促着科研人员去寻找新型的清洁能源。热电材料作为一种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功能性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利用材料自身的热差进行发电,也可以通入电流实现材料一端的制冷,用途十分广泛。就目前而言,Bi-Te基热电材料是室温附近热电性能做好、应用最为成熟的热电材料,但随着近些年来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