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紧急工况下避撞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数据统计显示,由驾驶人的原因所引起的碰撞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占比40%左右。因此,为提高行车安全性,避撞技术一直是车辆主动安全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轨迹规划是智能汽车完成变道避撞行为的先决条件。当前针对常规工况下的轨迹规划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在紧急工况下,由于现有轨迹规划方法无法反映车辆避撞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不能完全表征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其适用性存在问题。因此,研究紧急工况下的避撞轨迹规划问题,提出合理的轨迹规划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基于临界安全距离建立避撞模式决策机制,将车辆可行避撞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定义转向避撞区域的临界点(即最晚转向点)和车辆极限避撞能力点(根据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极限来确定)之间的区域为紧急避撞区域,并将车辆处于该区域的工况定义为紧急工况。提出了采用拓展时间比来评价所规划轨迹的避撞能力。建立了车辆的稳定域边界模型,将其作为车辆避撞过程中的稳定性约束。基于质心侧偏角-质心侧偏角速度(β-dβ)相平面分析车辆行驶稳定性,通过探究纵向车速、道路附着系数以及前轮转角等因素影响下的稳定域变化规律,采用五参数菱形法确定稳定域,建立了稳定域边界模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综合了非线性车辆动力学模型、稳定域信息和环境信息,并考虑车辆转向执行机构的饱和限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紧急工况下智能汽车避撞轨迹规划方法,并建立了轨迹规划模型。采用hp自适应伪谱法实现了对轨迹规划模型的求解,并在三种典型路面下进行了不同车速时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确保车辆稳定性的同时获得安全的无碰撞轨迹,且在不同路面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此外,分析了拓展时间比与纵向车速、道路附着系数以及障碍物宽度等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探索了各因素对轨迹避撞能力的影响规律。
其他文献
一般线性群和特殊线性群是群论中的基本研究对象,都是极为重要的群类,通过对一般线性群和特殊线性群的一些性质的讨论,可以更好地掌握一般的群论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设p
流形上微分算子的特征值问题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现已成为流形上分析的前沿课题之一,在数学,物理,金融等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设Ω是n维欧氏空间R“的有界区域,n为边界a
设X是n维非奇异射影簇,L是X上的丰富线丛,K_X是X的典范丛, f:X→Y是极面收缩态射,其支撑除子为K_X+(n-4)L.如果X与Y不是双有理等价的,那么(X, L)是一类特殊的代数簇,文中给出
摆式犁体是高速铧式犁重要的耕作部件,其上铧尖/胫刃是摆式犁体最关键的作业部位。铧尖/胫刃区由于犁体高速梭式耕作诱发的凿削耕犁损伤,已严重影响犁体的切削寿命,是业内一
由于当前政策扶持与可观的发电并网收益,在河源地区建设发展光伏电站具有广阔的前景。一方面,河源地区定位在珠三角的后花园,不能发展重污染企业,发展光伏电站有利于提供清洁
换热介质的低导热性能,已经成为研究高效传热冷却技术的障碍。因此,需要从工质着手研发高换热性能的换热介质。纳米粉体添加到基液中配制成的纳米流体通常比基液具有更大的导热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我国存在一些区域性室外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由于工业结构和季节性供暖等原因,室内外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考虑到微生物多以附着于大气
从家蚕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条序列(GenBank登录号:NM001104597.2),其开放阅读框大小为2781bp,编码由9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编码的蛋白预测分子量大小
目的肝脏是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化学品及其代谢产物毒作用的重要靶器官。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物质如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肝脏可通过新陈代谢将它
相变材料回填地埋管技术在增强传热和减弱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证明,然而由于相变材料的低导热性以及难以定型等特点,相变回填技术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