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物(organic matters,OM)是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对气候、环境、人体健康等均有重要影响。OM中一类被称作棕色碳(Brown carbon,Br C)的吸光性有机碳,因其在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具有显著吸光能力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Br C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对全球辐射平衡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Br C的光学性质、来源与分子组成等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了解大气碳来源和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物(organic matters,OM)是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对气候、环境、人体健康等均有重要影响。OM中一类被称作棕色碳(Brown carbon,Br C)的吸光性有机碳,因其在近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具有显著吸光能力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Br C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对全球辐射平衡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Br C的光学性质、来源与分子组成等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了解大气碳来源和环境条件对Br C分子组成和光学性质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对Br C的排放实施精准防控,而且有助于了解Br C
其他文献
为降低面带在接触表面的黏附能力,提高机制面加水量,课题围绕面带压延黏附特性和抗黏附复合薄膜制备两个方面展开。设计并搭建面带黏附能力试验机,利用该试验机研究面带黏附特性、面带与接触表面之间的黏附失效模式,分析影响面带黏附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根据高加水量面带黏附失效模式和压延过程面带物理性能变化分析结果,设计并制备表面具有微织构和元素掺杂碳基结构薄膜的复合抗黏附层。对比研究了微织构参数对面带黏附能力的影
镉(Cd)和砷(As)是近海典型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Cd和As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并筛选敏感生物标志物指示近海Cd、As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探究海洋双壳贝类对Cd暴露的响应特征。基于Meta分析的结果选择菲律宾蛤仔整体组织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Cd、As暴露实验,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筛选响应指标,并结合组织病理损伤和生化等指标,
磷是不可或缺的生源要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对磷资源需求量的上升和对磷资源回收利用的忽视,加剧了磷资源短缺和水体磷污染的形势。因此,探寻高效可行的磷资源回收路径和方式,是同时实现磷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解决环境磷超标的关键途径。蓝铁矿介导的磷酸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磷回收方法。本研究以富含磷的污水和污泥为回收对象,利用蓝铁矿结晶技术对其中的磷资源进行了回收。为实现污水和污泥中磷资源最大限度的
盐沼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较低的土壤有机碳(SOC)分解速率,同时因其沉积效率极高,因而在捕获和埋藏有机碳方面具有极大潜力,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蓝色碳汇”。然而,在化肥大量生产和施用、化石燃料燃烧及畜牧业集约化经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氮素(特别是硝态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河流输入等途径进入近海生态系统,导致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剧。径流和潮汐作用下大量氮素输入到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中,
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系统(Fuel Cell/Battery Hybrid Power System,FCBHPS)以清洁能源氢气作为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进行电化学反应之后,输出功率给系统供电。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也由于清洁无污染零排放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市场上的主要新能源车型,对于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锂电池作为功率缓冲装置,在系
红外遥感技术是采集地球数据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覆盖面积广、探测时间长、机动性强等诸多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大气监测以及地质灾害检测和调查等各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候变化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等领域对红外遥感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气候变化观测要求来自红外遥感载荷的测量数据不确定度水平优于0.1K,其10年内的稳定性要求优于0.04K。要实现如此高定量化水
环境中的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污染已经成为21世纪最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之一,其中磺胺类(SAs)抗生素由于使用量大、环境检出频率高而备受关注。细菌由于繁殖速度快、受环境限制小、无二次污染等原因在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SAs转化/降解菌株的筛选、不同菌株对SAs的转化/降解途径的分析、菌株转化/降解SAs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混合菌株对SAs的降解效果与途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相比于传统加速结构,射频超导腔因其具有更大的束流孔径,更低的能量损耗以及能够在连续波(CW)模式下高梯度运行的优势,从而广泛应用于加速器装置。目前射频超导腔多使用纯铌材料制造。由于纯铌的导热系数小,纯铌腔为了保证其内表面的铌能够维持超导态,无法使用较厚的铌材制造,通常纯铌腔厚度选择3~4 mm。又由于纯铌材料的机械性能比较差,较薄的壁厚带来了腔体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导致纯铌腔运行稳定性差。对此,最
有机磷系阻燃剂(organophosphorus flame retardants,PFRs)由于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而且兼具增塑剂和消泡剂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材、纺织和化工等行业。PFRs是一类新兴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生物富集和子代传递对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动物中PFRs的研究多集中在水生动物上,而陆生和两栖类动物的研究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