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外遥感技术是采集地球数据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覆盖面积广、探测时间长、机动性强等诸多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大气监测以及地质灾害检测和调查等各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候变化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等领域对红外遥感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气候变化观测要求来自红外遥感载荷的测量数据不确定度水平优于0.1K,其10年内的稳定性要求优于0.04K。要实现如此高定量化水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遥感技术是采集地球数据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覆盖面积广、探测时间长、机动性强等诸多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大气监测以及地质灾害检测和调查等各个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候变化观测和数值天气预报等领域对红外遥感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气候变化观测要求来自红外遥感载荷的测量数据不确定度水平优于0.1K,其10年内的稳定性要求优于0.04K。要实现如此高定量化水平的目标,不仅需要稳定可靠的红外探测设备,还需要高精度的在轨红外辐射源。其中红外探测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载
其他文献
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重要的源和汇。近年来,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目前,我国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时刻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的安全。因此,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有效管控迫在眉睫。然而,我国尚没有相应的河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或标准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评价,重金属有效治理的技术研究也相对滞后。鉴于上述现状,本研究分别从重金属污染沉
自2007年,黄海绿潮连年暴发,对近海生态环境、水产养殖等造成巨大危害。由于绿潮早期起源过程监测难,海上漂移时间长、漂移速度和生物量变化快,基于传统技术难以对其进行高精度的应急监测。而绿潮的早期筏架附着生物量与海上漂移阶段状态参量的准确估算,对绿潮灾害防控与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以科考船甲板为无人机起降平台,本文将高精度的无人机遥感应用到绿潮研究中,并结合卫星遥感、现场调查等手段,对绿潮的早期附生阶段
为降低面带在接触表面的黏附能力,提高机制面加水量,课题围绕面带压延黏附特性和抗黏附复合薄膜制备两个方面展开。设计并搭建面带黏附能力试验机,利用该试验机研究面带黏附特性、面带与接触表面之间的黏附失效模式,分析影响面带黏附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根据高加水量面带黏附失效模式和压延过程面带物理性能变化分析结果,设计并制备表面具有微织构和元素掺杂碳基结构薄膜的复合抗黏附层。对比研究了微织构参数对面带黏附能力的影
镉(Cd)和砷(As)是近海典型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Cd和As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并筛选敏感生物标志物指示近海Cd、As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探究海洋双壳贝类对Cd暴露的响应特征。基于Meta分析的结果选择菲律宾蛤仔整体组织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Cd、As暴露实验,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筛选响应指标,并结合组织病理损伤和生化等指标,
磷是不可或缺的生源要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对磷资源需求量的上升和对磷资源回收利用的忽视,加剧了磷资源短缺和水体磷污染的形势。因此,探寻高效可行的磷资源回收路径和方式,是同时实现磷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解决环境磷超标的关键途径。蓝铁矿介导的磷酸盐固定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磷回收方法。本研究以富含磷的污水和污泥为回收对象,利用蓝铁矿结晶技术对其中的磷资源进行了回收。为实现污水和污泥中磷资源最大限度的
盐沼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较低的土壤有机碳(SOC)分解速率,同时因其沉积效率极高,因而在捕获和埋藏有机碳方面具有极大潜力,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蓝色碳汇”。然而,在化肥大量生产和施用、化石燃料燃烧及畜牧业集约化经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氮素(特别是硝态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河流输入等途径进入近海生态系统,导致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加剧。径流和潮汐作用下大量氮素输入到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中,
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系统(Fuel Cell/Battery Hybrid Power System,FCBHPS)以清洁能源氢气作为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进行电化学反应之后,输出功率给系统供电。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也由于清洁无污染零排放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市场上的主要新能源车型,对于降低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锂电池作为功率缓冲装置,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