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单抗的抗血管形成作用及联合化疗给药最佳化时间窗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实体肿瘤通过新生血管为其生长提供营养和转移途径,遏制血管形成可抑制肿瘤生长。新生血管形成在实体瘤及多种疾病中起关键作用,是药物治疗的良好靶点。新型的脊椎类模式生物斑马鱼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动物模型,用于筛选和评估血管形成抑制剂。斑马鱼的优势在于:与人类基因、生理、病理机制的高度同源性;斑马鱼胚胎透明容易观察药物对其体内血管形成的影响;斑马鱼实验成本小,周期短,操作简单。而特异性荧光蛋白标记血管内皮的转基因斑马鱼为活体动态研究肿瘤血管形成带来了福音。贝伐单抗可通过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阻断血管形成。贝伐单抗的抗血管形成治疗可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逆转肿瘤内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新生血管,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间隙高压、低氧和酸中毒,提高化疗药物的运输和治疗效率。少数研究指出贝伐单抗等抗血管形成抑制剂诱导的血管正常化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在这个时间窗内联合化疗可达到最大化抑制肿瘤效应。目的: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构建斑马鱼模型,首次研究贝伐单抗对斑马鱼胚胎血管形成的作用,以期通过贝伐单抗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的观察数据,为临床上贝伐单抗的应用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实验目的在于探索抗血管形成治疗诱导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确定血管正常化时间窗有利于临床治疗中最佳化联合给药方案的拟定。方法:研究的第一部分选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抗血管形成的靶点,利用体式荧光显微镜活体观察斑马鱼新血管形成。实验分为对照组(PBS组)及贝伐单抗组,贝伐单抗的注射剂量选择:1mg/ml组及2mg/ml组(PBS稀释),每组80条胚胎。选择卵黄囊作为药物的注射部位,因为进入卵黄囊的大分子蛋白可以被胚胎摄取并通过胚胎体循环代谢。鉴于胚胎肠下静脉和视网膜新血管形成的时间不同,分别选择2.5dpf-3dpf及2.5dpf-4dpf作为给药时间窗。采用斑马鱼胚胎躯干的节间血管ISVs和肠下静脉丛SIVs作为评估斑马鱼血管形成抑制的主要指标。斑马鱼胚胎经尼康SMZ 1500体式荧光显微镜分析并依次拍照。使用尼康显微图像分析软件NIS-ElementsD3.1对这些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形化表示使用GraphPad 5.0软件。统计显著性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表示p<0.05,***表示p<0.0001。研究的第二部分选用肺癌细胞系A549裸鼠皮下成瘤模型。根据每批实验小鼠需要的数目,购置3-4周大小的雄性裸鼠,经紫外线照射灭菌处理,分笼进入SPF级别动物房。一周后,于每只裸鼠右季肋部接种5×10~5细胞悬液(约100ul),对照组在相应部位注射等体积的1×PBS。实验共两部分:(一)24只雄性裸鼠,A549皮下接种成瘤后,每隔一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最长径(a)和最短径(b),按公式计算肿瘤体积V(mm3)=1/6πab~2,待瘤体平均体积达约150mm3时,随机分组,实验组12只,贝伐单抗5mg/kg腹腔给药(day0)。对照组12只,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处理。于给药后的第一天(day1),第三天(day3),第5天(day5)及第8天(day8)分别处死3只实验鼠及3只对照鼠。取下瘤体,分别测量长短径,计算体积,称重。PBS洗一遍,直接放入包埋剂中,液氮速冻,-80℃保存备用。(二)30只雄性裸鼠,A549细胞皮下接种成瘤后,每隔一天用游标卡尺测量瘤体最长径(a)和最短径(b),按公式计算肿瘤体积V(mm3)=1/6πab~2,待瘤体平均体积约达80mm3时,随机分6组:贝伐单抗5mg/kg单药组,紫杉醇3mg/kg单药组,贝伐单抗5mg/kg(day0)与紫杉醇3mg/kg(day0,day3,day5)不同时间联合给药组,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处理。均采用腹腔注射,连续三周,21天后全部处死。取下瘤体,分别测量长短经,计算体积,称重。PBS洗一遍,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24h。梯度酒精(75%1h,85%1h,95%40min×2,100%30min×2)脱水,二甲苯I、II浸润透明、浸蜡,包埋。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图形化表示使用GraphPad 5.0软件。统计显著性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表示p<0.05,***表示p<0.0001。结果:本研究选用斑马鱼为模型,首次在斑马鱼上验证了贝伐单抗抑制血管形成作用。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作用时间窗,在斑马鱼胚胎2.5dpf-3dpf给予贝伐单抗处理,此时贝伐单抗只抑制肠下静脉SIVs的形成,而对已经形成的躯干血管如节间血管ISVs没有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或可为临床上贝伐单抗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有利的证据。同时,贝伐单抗作为抗血管形成药物不仅应用于肿瘤治疗,在其他以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本实验首次利用斑马鱼为模型,证实了贝伐单抗在抑制斑马鱼视网膜新血管形成具有明确的效果,可为临床治疗以新血管形成为基本特征的眼部疾患提供一个新的可靠的动物模型。研究的第二部分,基于血管正常化理论,我们初步证实了在贝伐单抗给药后的第一天至第三天内联合紫杉醇使用对裸鼠皮下瘤的抑制效果最好,此时,肿瘤内VEGF的表达含量及微血管密度达到最少。这一实验结果或可为临床治疗中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最佳化联合给药方案的拟定提供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过敏性气道炎症是Th2介导的免疫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可以调节Th2细胞的效应功能。FOXP3对Treg细胞的功能以及分化都是必须的。GATA3是Th2细胞
随着我国养猪业从古老的传统养殖方式逐步转型为先进的工业化生产,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生猪的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代养猪业必不可少的
RISC-V相较于x86、ARM架构可以更低成本地针对不同应用领域进行定制、优化,近年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如今最热门的科学技术渗入到各行
索拉非尼的抗肿瘤效果较差,但它仍然是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标准药物。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在许多人类癌症中被异常激活。然而,泛素化修饰的失调是否参与了HCC的进展,以及靶向泛素化修饰是否使HCC细胞对索拉非尼敏感仍有待确定。本研究证实,高水平的泛素化成分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所表达的、发育性下调成分8(即NEDD8)和NEDD8活化酶1(NAE1)与HCC患者预后生存不佳有关。靶向NAE1小分子抑制剂ML
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能物理学界开始关注高温高密强相互作用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实现。其中,夸克偶素作为认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简称QGP)的重要“探针”,其
背景:哮喘作为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近年来,在许多国家中,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往研究证明Th2型细胞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
高光谱图像由于自身有机地结合了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相比于彩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在分类和识别中有独特的优势。目前,高光谱图像已经广泛地成功应用于国防、城市规划、精准
理解今天中国传统乡村的变化,我们可以以一个流动的物作为研究视角。萨克斯本身作为在世界贸易体系网络中流动的商品,将中国天津一个生产萨克斯的村庄——四党口村,卷入到更大范围的社会和市场之中,同时也将各类观念和文化流转进村庄之内。通过追踪萨克斯在四党口村的“扎根”过程,我们得以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个村庄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梳理“萨克斯村”的由来,笔者发现萨克斯的到来与萨克斯制造业的发展重组了四党口
国际煤炭业发展势头迅猛,国际煤业巨头不断提高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和市场集中度,布局全球,强化资本多元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煤炭企业在加快国内煤炭资源
遥感高光谱图像因其丰富的光谱信息而被广泛用于精准农业、军事目标识别、地物勘测等领域,然而由于成像传感器物理条件的限制,遥感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制约了高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