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母语使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应用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第一语言的使用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占一席之地。许多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经常运用母语来辅助教学。 在中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外语课堂的研究还为之甚少。为了丰富相关的研究领域,本文对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母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揭示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教师使用母语的特点,进而回答高等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母语的频率怎样;教师在何时使用母语;以及影响教师使用母语的因素等问题。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访谈。研究者对42名教师和22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5名教师进行了课堂观察及面谈。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们赞成适当地使用母语,因为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使用汉语的频率不应超过教师话语的30%,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因情景不同而差别很大。教师使用母语主要是在讲解语法及语言知识点、管理课堂时,翻译中也涉及母语的频繁使用。影响教师语言使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差异;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如母语水平和课堂气氛),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包括心理状态及身体语言)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基于这样的结果和发现,可以看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母语是有帮助性的,而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则更加明显。但是,不同条件下母语的使用程度以及使用目的不同,需要教师仔细权衡教学环境和自己的能力等因素来决定课堂上的语言使用。针对研究发现进行讨论之后,本论文探讨了这些发现对实际教学的启示,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局限并对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以评价理论为依托,对近年来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各类评价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历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互补,是语篇分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