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能量输入历程的RC框架往复推覆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的巨大经济损失促使人们对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反思,1995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Pushover分析作为一种进行结构地震非线性分析的简化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较为准确、简便地评估结构的性能水平,在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Pushover分析,通常采用的是一个单向的加载过程,逐级加载以达到结构破坏的目标值。但在实际的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所受的是往复受力过程,显然单向的加载模式不能够准确的反应地震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真实受力特性,而且不同的水平侧向力加载模式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通过考虑传统的Pushover分析在单向加载和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变形能耗散历程往复推覆分析方法下的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这种水平侧向力分布模式在结构性能设计当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结构能量输入历程特征的描述以及建立结构变形能耗散历程的简化模型,获取对结构进行往复推覆分析的历程控制参数,从而在实现最大变形与累积耗能双控的同时,考虑耗能历程对结构损伤的影响。这里主要对结构进行均布分布、倒三角分布、抛物线分布和随振型而变的自适应分布四种侧向力加载模式下往复推覆分析,并与单向推覆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构对比。分析表明:随振型而变的自适应分布模式往复推覆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估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出铰模式、最大层间位移、累积滞回耗能及滞回耗能的分布;不同侧向力加载模式下往复推覆分析的可行性以及为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加载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了解结构构件破坏机制、结构局部与整体损伤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为新结构的设计或受损结构的加固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研究了在考虑车辆相对轨道梁的转角位移和水平横向位移的情况下,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PC轨道梁结构计算理论与程序分析系统.通过求解该文建立的车辆平衡方程和轨道梁与
在上海地区,桩基础、桩筏(箱)基是高层建筑常用的首选基础型式.但是,直到如今,很少有人对桩基从施工开始一真到主体结构施工的完成这一过程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研究.该文
该论文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通过有限元程序反演分析,确定了厂房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和边界应力条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密集带对围岩稳定和应力场的
该课题研究的是钢筋砼空心剪力墙板,它既具有好的节能性,又具有自重轻、刚度小、延性好(尤其是试件三)的特点,将其用于剪力墙结构体系分是一种有着良好节能性的"延性剪力墙结
该文研究侧向受荷桩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面超载下邻桩侧向变形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考虑桩身的侧向压力随桩身的侧向变形的增大而变化,另外还考虑了上部结构荷载和桩身
该文通过对造价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造价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即建设项目造价目标管理.用博弈论及模糊数学等数学方法对投资控制阶段进行了四
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对竖向加预应力结构和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抗震性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竖向加预应力结构和构件的基本性能和抗震性能.在同济
该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海水腐蚀的促进试验,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梁、柱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对受海水腐蚀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类型、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人
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结构控制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是低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在结构控制中,将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结构半主动控制以其控制效果接近主动控制而仅需
该文以结构施工阶段的几何形态、材料特性、施工荷载的时变数据统计模型为基础,以时变反应分析方法为手段,从结构和构件两个层次考察施工因素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地框架结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