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整体自觉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x198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人类生存的危机性境况为我们探讨更美好、更理想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对象性前提,我们正处在一个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的时代。具体技术形态的产生为人们所操纵,按操纵者的意志运转,并服务于他们的目的性活动。尤其在现代,技术在设计、制造、生产等环节之间存在着严格分工,技术设计者、开发者坚持需求导向的技术开发,几乎每一种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人们对其任务的自觉。然而在由技术所构成的技术系统中,人处于附属的、局部的地位,现代性技术谋划过程导致了人的工具化,人类的愿望和需求要服从于技术系统整体的需要,即人服从于一个整体——技术系统。这就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技术世界的发展不是任何个体或团体规划的产物,也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自觉地设计制造出来的技术,最终会产生出这样或那样的非意向结果,有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这就会导致技术发展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已经体现为技术整体发展的盲目性。这意味着,现代技术总体的现状,在否定个别技术的自觉性,并且似乎正是这种个别的自觉性,在构成总体的盲目性。面对技术整体盲目性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每一项被单独采用的技术都不能够真正地“声称它的无辜”,否认它正在“影响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而作为一个系统的技术整体更应当对于现代技术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承担责任。因此,不能把我们的主要精力仅仅停留在解决具体技术疑难的层面上,而更应该把主要力量用来关注人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同时,既要利用现代技术,又不能让现代技术成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的。本文从技术与现代性相互构建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技术主体的社会建构,进而从作为物质系统的现代技术发展中去探讨人类自觉的发展:现代技术体系的盲目性具有总体性,其自我超越也具有总体性,现代技术体系的这种总体性的自我超越意味着人的“第二次提升”,人类技术本身的现代发展客观地要求一种整体自觉的状态。
其他文献
范化作为翻译共性的一种,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讨论。Chesterman认为翻译共性的研究应“针对特定的语言、体裁等进行探讨”。但基于我们的调查,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学术体裁。因此,基于自建的小型可比语料库,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Swales的语步模型(IMRD),通过考察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过程和语态探讨了公共管理领域论文摘要英译中是否存在范化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讨论Hilbert空间中一族混合均衡问题、最优化问题和非扩张算子半群公共解的迭代算法,Hilbert空间中混合均衡问题、变分不等式和非扩张半群公共解的一种混合算法以及Banac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大力发展,GDP总量大幅提高。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正面临增速下降,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TB集团作为保险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业务的拓展也受到经
学位
氧化物稀磁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磁性能,在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光电磁信息材料、化学和生物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当前新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研究热点。本论文
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如生态的破坏,资源的匮乏。锂离子电池是较为成熟和稳定的电池系统,锂离子电池是较为成熟和稳定的电池系统,锂的高昂成本和及其有限的地壳储量成为限制发展的障碍。而铝元素是地壳含量排名第三的金属元素,理论质量比容量高达2980 mAh g-1,因此金属铝成为新型储能电池负极材料的首选。有机硫共聚物具有比单质硫更好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寿命,但是目前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形式的Firey p-和的Christoffel-Minkowski问题其中H是凸体的支撑函数,Sn是n维单位球面,f是定义Sn上的正函数,k∈{1,2,…,n},p∈R。首先我们得到了问题(Ⅰ)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研究逐渐深入,对蛋白质进行特异性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小分子设计的荧光探针由于其合成简便和高敏感性而被广泛用于检测蛋白质。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现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科技论文阐述了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因此中文学术论文的英译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我国的科技水平,同时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科技文体的翻译须注重词汇的专业性、文章的整体性和语言的逻辑性。在语言风格上,科技论文语篇简洁精练,逻辑性强,具有系统性,其独特的文体结构要求译文须在上述几方面与原文契合,因此科技文体翻译应注重
多孔介质从宏观上看是没有紧密充满其框架内部每一部分空间的的固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比皆是,堆积在一起的木柴,蓬松的土壤,羽绒服里面的羽绒,我们身上制作衣物的材料等等。而且多孔介质的三传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于工业,农业的各个环节的生产之中,所以对多孔介质的三传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损失问题,在流体力学中,流动阻力本身就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尤其是湍流问题,而在多孔介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