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及其文化解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中,政治上的变化是一项重要内容。老一辈史学家研究此问题囿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近年来的学者们也多因循旧说难有突破,所以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问题研究工作长久以来浮于表层,缺乏深入探讨。基于此,笔者采用文化要素分析法,将历史看作一个长时段的文化现象,不做人为的割裂,理清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的发展脉络及相关要素。同时受政治学理论的启发,文章结构从政治的核心——权力入手,以权力分配、权力制约以及权力主体三个方面相互对比的论述中阐明其中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东周政治变迁,揭示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核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传统文化的真相以避虚测臆想,将贵族政治如何一步步地转入官僚政治作了回答。 文章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指出我国长久以来对春秋战国政治变迁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调整的思路,以叙事史的方式阐述贵族政治如何转变为官僚政治;二是片面地认为官僚取代贵族是新兴封建主取代腐朽的奴隶主,是历史的进步。两种误区使史学研究长久走不出形而上学的怪圈,不能真正揭示历史真相。同时,官僚政治的形成,对我国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都影响深远。我们认为,复杂的社会变迁并非由一种力量开辟道路,而是由诸多文化因素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 第二部分从贵族政治下的权力分配入手,指出贵族出身显赫,实力强大以及周初严峻的社会政治形势造成了权力分散于以周王为首的大贵族家族的局面,随着春秋中后期的政权下移,权力配置发生变化。在血缘关系的瓦解以及士阶层的崛起等因素作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官僚政治以集权为特征。 第三部分紧承上文,论述在不同的权力分配体制下权力制约的变化。原始民主残余在春秋早期仍然存在,典范政治下的早期国家监察体制以及权力分散的格局使君主处在贵族和民众的内外监督制约下,不敢肆意妄为,但随着原始监察制度的失效、民主意识的丧失,集权的深化,君主逐渐成为无人可制约的专制代表,这从战国时期谏言难入、谏言不入和专杀三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第四部分论述权力体制改变之后,权力主体在政治素质上的变化:表现在对国家的态度上从贵族忠于社稷到宫僚卖国求荣;权力执行过程中从贵族的公而忘私到官僚的自私自利,名利观从贵族的淡泊名利到官僚的追名逐利。 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前文,引入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其他文献
郭嵩焘文化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其形成和发展与郭嵩焘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有一变迁的过程。从时间上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考察:接触西学以前为早期,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目前商业社会最多样化的企业模式,被无数的创业者首先采用,但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可以发展壮大,乃至成为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
在开启人体再生生命计划的关键历史时期,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徐荣祥教授在第十三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中回顾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发展历程,讲解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简称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在国外,特别是在法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中国,却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对中国文学中曾出现的异族异国形象进行形象学分析,在当今多元文化友好交往
综合布线产品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中各种PC、网络设备和外设的连接。而中国大陆地区的综合布线产业即与网络产品密切联系,又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市场,有着其发展历史和内在规律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随着建筑界对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入,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城市建设中最大量性的居住建筑这一建
本文以新古典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宏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倾销与反倾销现象机理及效应,以及实证方法来研究中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成因,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以为我国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国际投资,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在不断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成为世
近年来衔接理论在国外的外语和二语阅读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衔接理论认为语篇衔接语是指那些标示语篇中各种逻辑连接关系,决定语篇关合相因的词语,是语篇的“筋节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委、省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于福建的优势,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提出要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把福建建设成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