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城市更新面临着用地资源紧缺、环境脆弱、交通拥挤以及人居环境恶化等挑战,寻找制约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两者间的平衡点,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公园作为美化城市面貌、维护生态效益、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公共场所,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的规划通常按照直观的服务半径或定性规划进行布局,较少的考虑到居民到达公园绿地的交通花费时间以及城市道路状况等实际因素,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空间适宜性等问题尚欠缺经验。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福州市高分辨率影像图,利用GIS提取福州城市公园绿地信息,选择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形状指数等指标,进行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研究,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模型,实现研究区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的评价,并据此提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城市公园数量为43个,公园绿地总面积为1103.84 hm2,其中全市性综合公园10个,区域性综合公园4个,社区公园7个,专类公园13个,街头绿地3个,带状公园6个;多数公园分布在鼓楼区和仓山区,晋安区公园数量最少为5个。(2)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形状指数作为研究选取的影响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因素,与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就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而言,四个因素与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和形状指数与其呈正相关,拟合度分别为0.2075、0.2046;人口密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拟合度为0.5178;路网密度与其相关性最弱,拟合度为0.0684。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模型:Y1=-12.255+0.688X1-0.14X2+1429.871X3+43.939X4(R2=0.421),其中Y1表示公园绿地服务面积,X1表示公园绿地面积,X2表示人口密度,X3表示路网密度,X4表示形状指数。(3)就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而言,四个因素与公园绿地服务效率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拟合度为0.5198;而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和形状指数三者与其呈弱相关性,拟合度分别为0.007、0.1668和0.0414。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模型:Y2=30.157-0.149X1-0.01X2+59.084X3-3.368X4(R2=0.163),其中Y2表示公园绿地服务模型。(4)福州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比为33.74%,服务人口比为43.18%。在不同公园性质条件下,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大小依次为街头绿地>社区公园>区域性综合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全市性综合公园;在不同行政区条件下,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大小依次为台江区>鼓楼区>晋安区>仓山区。(5)根据福州城市公园绿地现存的问题和布局规划上的不足,以不同性质的城市公园类型和不同行政区为条件,依据各区域自身的发展程度、公园现状、人口分布状况和道路实际情况等,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