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与非局域量子操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局域量子操作是实现远程相互作用和远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机的关键环节,而且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纠缠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而成为一种重要物理资源,因而如何更有效的利用量子纠缠就成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如何更有效利用物理资源包括量子纠缠和经典通信来实现非局域量子操作也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文章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量子纠缠和非局域量子操作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简单回顾了量子纠缠和量子操作的一些基本理论,简述了量子纠缠的定义和度量方式;介绍了几种基本的量子操作和非局域量子操作,以及几个定理:关于实现非局域量子操作与所需物理资源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三章先介绍了一种基于态算符方法实现非局域量子操作的方案。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我们所做的研究工作。我们提出了在三维希尔伯特空间中,以非最大纠缠态为纠缠资源,几率地实现非局域量子操作的方案。与以前的方案相比,我们在该方案中巧妙地引入了非完备测量,从而能够节约一定的物理资源。尽管使用非完备测量可能会使成功几率下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测量基矢和纠缠态的具体形式而使成功几率达到最佳。另外,考虑到环境的影响、退相干以及各种量子噪声的存在,制备和保存最大纠缠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的方案是比较实际和实用的。同时我们的方案很容易被推广到任意高维系统。 第四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纳米世纪”,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性能及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新材料研究的重点。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模板技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阳极氧化铝模板(AAM),由于其具有纳米尺寸、高有序性、尺寸可调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阳极氧化铝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G.C.Wood和美国铝制备公司的F. Keller等的研究工作。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以及阳极氧化工艺的
水下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是水声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其关键在于提取出与目标本身的物理特性相关的信息与特征。一般情况下,目标特征是目标回波信号经过时域、频域或时频域信号处理方法处理而得到的直接结果,但对于同时具有几何散射与弹性散射的目标回波信号,目标几何散射亮点回波与弹性散射亮点回波在时域及频域上均存在混叠,现有信号处理方法受分辨力的限制不能直接从频域或时域获取目标的弹性散射亮点信息。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弹
如何精确地测定薄膜的参数,一直是薄膜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课题。在众多测量薄膜参数的方法中,透射光谱法备受人们的推崇。这主要是因为该方法具有测试简单、操作方便、测试范围广及精度高等诸多优点。然而制约该方法应用的瓶颈仍然是很难根据所测的光学量来直接求解薄膜的参数和令人头疼的解的多值性问题。 本论文就透射光谱法测量薄膜的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地研究。用极其简单的形式给出了经电磁理论严格推导出来的透射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介观超导体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所谓介观超导体是指它的尺寸可与相干长度ξ或穿透深度λ相比较。与宏观超导体相比,由于介观
磁存储技术由于其不易丢失数据等优点,已经成为最经济的数据存储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最近,随着巨磁阻读写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技术的引入,硬盘的存储密度以
自导波光学问世以来,由于它在未来信息社会巨大的应用潜力,一直受到学术界和技术界的高度重视.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今天已初步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的学科.以导波光学为理论基础
本论文利用偏光传输的Stokes—Mueller表述、Mie散射理论和MonteCarlo(MC)模拟方法探讨后向散射偏振光的传输特性,利用反映介质偏振特性的Mueller矩阵进行介质特性的识别,并在M
本文介绍了微晶玻璃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分类等。在比较几种微晶玻璃制备工艺优缺点后,首次提出采用微晶玻璃与纳米铜同步快速烧结制备纳米铜磷酸钙微晶玻璃的最新工艺,对其制
在电磁波的各个波段,人们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进行模式的转换,而利用计算机光学元件来实现这一功能则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的大量文献表明,计算机光学元
磁感应成像(MIT,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是利用磁感应检测原理对生物组织电阻率(电导率)的空间分布进行成像,这一方法也被称为电磁成像(EMT,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磁感应成像技术对生物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具有无损伤、信息丰富、非接触性、中心敏感性和可连续监测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MIT技术还存在诸多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