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国宝,从古代文物到现代的高档服饰及生活消费品,很多都与丝绸有关。但丝绸作为一种蛋白质材料,也具有易黄变、易老化等不足,这也给古丝绸保护及现代丝绸制品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丝绸制品的老化特征及机理研究是考古工作者和现代丝绸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能揭示丝绸的老化特征,本研究采用对真丝纤维进行模拟老化实验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真丝纤维的老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水解老化、热老化和土壤包埋老化三种方式对不同状态的桑蚕丝(即生丝、脱胶丝、经壳聚糖处理真丝和经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进行了人工老化处理,研究了老化前后真丝纤维的形貌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真丝纤维经老化后均出现失重和黄变现象,且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2)不同丝纤维经不同方式老化后,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剥损,表面纵向出现深浅沟槽;(3)经过土壤包埋老化的丝纤维老化现象最明显,高温烘燥后丝纤维的损坏也较严重,水解老化对真丝的破坏程度最轻;(4)在高温条件下,真丝纤维经壳聚糖处理后并没有起到保护丝纤维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纤维的老化程度,使纤维的手感变硬,泛黄程度加重。本研究主要为古代丝织品的防老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丝绸制品的使用和维护提供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