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上世纪20年代,鲁迅作品就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当前,鲁迅仍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录课文最多的作者。由于鲁迅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蕴含丰富的跨时代意义,具有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学观念、应试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兴趣不高,文本感受不多,理解不深,甚至认为鲁迅作品已经过时,与自己无关,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无关联。“回归生活世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20年代,鲁迅作品就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当前,鲁迅仍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录课文最多的作者。由于鲁迅作品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蕴含丰富的跨时代意义,具有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受传统教学观念、应试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兴趣不高,文本感受不多,理解不深,甚至认为鲁迅作品已经过时,与自己无关,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无关联。“回归生活世界”“教学联系生活”等理念的提出与倡导,让我们看到探索鲁迅作品教学的新思路,所以,笔者提出鲁迅作品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尝试从学生生活角度寻找解决对策,拉近学生与鲁迅作品之间的距离,提升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与效率。以往研究多从生活与阅读教学的角度,论述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以及现实生活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而对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生活,不够重视,关于学生生活与鲁迅作品教学的结合,研究更少。本论文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目前部分初中的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然后分析论证基于学生生活的鲁迅作品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实践,最后根据教学现状得出一些教学启示。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等,对论文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主要为调查研究,笔者从调查中了解当前基于学生生活的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第三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基于学生生活的初中鲁迅作品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了从学生生活角度探究鲁迅作品教学是改善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的新思路之一;论文第四部分,提出了基于学生生活的初中鲁迅作品三大教学原则,并选取课文《社戏》进行教学实践,然后针对当前基于学生生活的鲁迅作品教学现状,得出一些教学启示,以期尽可能地为当前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提供实际的帮助。
其他文献
历年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流动家庭的大规模迁入也出现了相关问题,例如流动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流动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到流动人口的家庭和谐,也会对流动家庭中处于发展状态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城市流动家庭亲子关系文献的查阅,以及对广州市G街道的流动家庭进行抽样访谈和量表测量,分析亲子关系的现状特点及该群体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影响亲子间关系的
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被提出以来,该内容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在目前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科幻小说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成熟的经验和理论。因此,开展科幻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对于丰富“整本书”任务群的实践,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科幻小说具有重要意义。科幻小说教学价值丰富,对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和思维开发具有独特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掘文本中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猛发展和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趋势,促使在多元化社会中需要一种更为广泛的识读教学方式,而不是单一的以语言为基础的传统识读方式。为此,新伦敦团体(1996)首次提出多元识读教学法,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新识读教学方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大量研究。但国内关于多元识读教学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基于多元识读理论,将新伦敦团体提出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情绪对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发现情绪对注意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正性情绪可扩大注意范围以及提高认知功能的灵活性,且个体更倾向于整体加工;负性情绪则窄化注意范围,个体更倾向于局部加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被试的心理特征以及刺激属性对注意范围的情绪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情绪对注意的影响,是否存在其他因素调节注意范围情的绪效应,揭示情绪对注意范围
“套路贷”起源于民间借贷活动,在我国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犯罪计划周全、组织严密,通常情况下被害人不能及时察觉,不会当即选择报案,这给实践中侦察机关收集证据带来很大困难,法律难以对该类犯罪做出快速反应,且该类犯罪不只会严重损害借款人的利益,还会极大地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套路贷”实际上是一种披着民间借贷的外衣,通过虚增借款本金、转单平账垒高借款人债务等方式,以最终实现非法占有目的的犯罪。“套路贷”
本文指出了当前运用中国历史素材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运用中国历史素材进行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趋势,对运用中国历史素材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历史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课”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也对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梳理。第二部分结合目前高中
“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及其团队研发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二语教学理论体系,最初被应用于国内大学英语课堂,后经修订和完善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产出导向法”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的问题,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体系和宏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与单项技能课教学相结合,如何适应不同阶段汉语学习者的特点,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为进一步细化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教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革,其中师生关系的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师生关系既是基于知识供求的教学关系,也是基于内在需要的复杂关系,如果仅仅只看到前者,那么,师生之间只不过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职业关系,而且,由于对后者的忽略,这种教学关系实际上也往往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正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其改革与发展对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批判性思维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同时它也为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批判性思维是指师生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基于认知逻辑对具体文本提出质疑或假设,并学会利用多方面的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验证,以得出合理结论的思考过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
文章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方式对高中古诗词意象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高中古诗词意象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越过诗词意象品味,偏向从考试角度进行古诗词意象教学;二是教师已经认识到古诗词意象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缺少一定的审美理论指导;三是学生对意象认知比较模糊,对古诗词意象的情感解读比较单一;四是学生迁移和运用古诗词意象的能力较弱,鉴赏诗词时容易出现意象和情感不匹配的情况。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