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尺。在20世纪90年代民主化浪潮席卷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背景下,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中政治较为复杂的一员,民主化进程曲折,政治发展速度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泰国经历了几次大选,执政党和领导人频繁更换。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关键影响因素的政治参与在泰国的发展如何?泰国公民的政治态度有何变化?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从“亚洲晴雨表调查(ABS)”的四波数据调查结果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视角去审视泰国公民在不同时期政治参与和政治态度的情况,以及从纵向上对比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描述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在制度性的政治参与方面,泰国公民表现出很高的参与投票意愿,但四个时期投票率在上下波动,他信初期的参与率最高,后面三个时期相对较低;在非制度性的政治参与方面,由于历史因素及参与渠道的影响等,泰国公民选择非制度性政治参与模式的比较少。相对而言在竞选和集会等方面的参与率较高,参加过游行示威和接触过官方政府的人数占比很小。其次,在政治态度方面,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4年的四波数据中,泰国公民都对政治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并且也会经常关注政治新闻。此外,泰国公民对政府民主工作的满意度也很高。在权威当局的支持上,泰国公民对政府持积极态度但在民主和经济的选择上对民主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性。本文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主观阶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和参与投票的相关性不显著,特别是他信时期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差距不大,阿披实时期和英拉时期显著性有所上升,但每个时期泰国公民的参与投票率都很高。收入水平和非制度政治参与的相关性最显著,特别是阿披实时期高收入群体参与过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人越少,其他几个自变量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五个自变量和泰国公民的政治兴趣之间相关性很显著,在性别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最明显,前三波调查数据都是男性的政治参与热情高于女性,但第四波调查是女性的政治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在泰国公民的民主态度方面,民众更倾向于选择民主政府,但面对民主和经济的选择时又表现出较差的民主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