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在于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致力于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设计分类活动、进行数学交流,从而全面而深刻地体会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类思想。本研究力图从数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基本意蕴、应然状态、现实困境以及实现两者跨越的模式建构。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促进学生理解与发展分类思想。首先,本文对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主要是从两者的契合性以及教学设计的价值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紧接着,研究又从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和原则等基本意蕴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认为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要充分关注时机、着重把握方法、巧妙选择类型,同时还应该把握相关的原则。另外,本研究还立足于现实的基本情况,主要在四川成都地区调查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和三、四年级学生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后期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了现阶段小学数学与概念教学中和分类思想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了该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此外,研究就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契合性做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分析。研究认为两者的契合性在于数学概念相互之间具有包含性、某些数学概念将分类标准作为定义、数学概念教学具有延续性;必要性在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的能力;可行性在于它能够满足学生现实条件的需要,符合客观现实条件的需求。在理论研究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现实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一般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和补充,从前期分析、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新框架,帮助一线小学教师在深刻分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主体分析、适切的目标分析、流畅的流程设计、适当的方法选择、准确的评价设计,最终在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类意识、发展学生的分类思想。文章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小学数学概念都适合设计分类活动、发展分类思想,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设计分类活动,数学概念本身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一是数学概念本身具有较大的抽象性、难以理解;二是数学概念可以分多个同位概念,并且都需要掌握;三是数学概念本身就是以分类的标准作为定义。根据这些进行条件进行选择,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分析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适切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起基本框架后,文章还在最后以该框架运用的形式设计了两个案例,并在对两个案例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意在说明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根据说服力的证据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生活和服务深入百姓方方面面的生活中,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智能化服务在给年轻人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给老年人生活却带来了较大的障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因缺乏家庭子女协助,城市空巢老人在多种智能生活情境中更显艰难,出现种种不适应,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其晚年生
助力民营企业创新成长是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职责。深化产学研融合是民营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本文以探讨民营企业产学研融合的政府履责优化为出发点,对杭州市政府在民营企业产学研融合中的职责定位和履责情况展开研究。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理论、引导型政府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整理和归纳分析,初步了解到,民营企业产学研融合是地方政府优化履责的重
审美能力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表现,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下,不管是个体作为学习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成长的必然性,还是作为社会人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提出的质量规格和新要求,审美能力都是必要考虑因素。语文的学科性质及部编本教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部编本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为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阵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审美能
美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与其余“四育”密切联系、融合共生,共同构成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民间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讨论民间文学审美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有关民间文学的审美认知与审美经验,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当前部分教师未充分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阅读和学习民间文学作品的过程即审美活动过程,民间文学
几何是空间和空间图形的学科,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图形的认识”在几何课程内容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环节。随着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为呼应《课程标准》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创新的要求,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变式教学作为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有效应用能优化教师对图形认知教学的方式,且对学生多角度探
外语阅读作为母语阅读的重要补充,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以及全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技能的提升不仅可以树立学生阅读的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反而将关注点落在了阅读试题训练之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新教师壮大教师队伍,而作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新教师的专业诉求得到普遍关注。在当下教师专业发展大环境下,师徒结对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很大方面对新教师产生了正面影响,但结对后形成的师徒关系对徒弟的专业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如有的师徒关系关系不够融洽,往往被协议所禁锢,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意义上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小
观摩课作为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促进教师交流分享,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观摩课应当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文件明确指出教师专业化标准包含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就是说学校的观摩课活动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当然观摩课结果的有效性离不开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对观摩课有效性的探究从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逐渐进入到了基础教育领域探索者的视野。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把传统面授教学的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相互结合,两者优势融合实现了“1+1>2”的教学效果。混合式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构建学习的意义实现深度学习。为适应信息化2.0时代人才需求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
2014年,我国开启了旨在立德树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共识,以新中考为抓手带动一线教师顺应时代要求践行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方面的一大举措。但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育人意识、理念、方式、方法诸多方面的实践素能却远远落后于新中考的要求。2017年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也为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开启了新的探索之门,如何处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