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属于工程实践类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迅速,数量与规模都极具扩大。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都面临着扩大、调整、改建、新建等各项任务。其中,教学楼是其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本文以高等院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公共交往空间,以理论结合实例、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其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章对本篇论文的选题缘起及研究动机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接着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进行了框定,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思、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对研究内容经行了概述,阐述了教学建筑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教学建筑的几大块功能构成与空间构成,概述现代空间理论的发展,最后对交往空间的概念,交往空间功能和交往空间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第三章对交往空间的基础理论经行了研究分析,从人的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出发,对人在建筑内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模式进行了分析,接着从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人对教学建筑内交往空间的需求有哪些,最后分析了教学建筑交往空间的几点要素。 第四章是对高等院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的类型特点研究,分类归纳得出六种不同的交往空间形态与它对人的影响度,接着笔者从使用者的角度对交往空间的尺度、交往空间的形态和交往空间的品质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章列举了全国三个典型城市的三所高校,从总体规划到单体分析,逐层次的分析,剖析这三所高校教学建筑各自的特点。 第六章针对上两章的分析进行整理和归纳,提出了高等院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的几点设计原则: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内外协调的设计原则、空间形式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最后根据第五章归纳的几类交往空间的类型,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法。然后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工程实践内容。 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论文研究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并重的方式,既有前辈们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更多的是通过实地调研对各种空间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多所学校的同学调查得出结论,最后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论文的根本目标是对我国未来高校教学建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