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和“医学”——新教医药传教士眼中的“中医”形象初探(1840-1911)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1840年至1911年间新教医药传教士所译著的书籍以及在《教务杂志》、《博医会报》等期刊上撰写的涉及中医的文章为基本史料依据,考察来华新教医药传教士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医学这一问题。 在以往的研究中,新教医药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医学史,特别是在近代中西医学交流史中,在引进、推广西医等方面起的诸种作用已经受到各方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对新教医药传教士群体眼中的“中医”是何种形象则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状况并就上述研究现状形成原因作初步的分析。本文将试图揭示出在这个问题上“失语”的医药传教士群体的“声音”。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依据新教医药传教士的观点,分别从基于民间信仰基础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中国医术”,体系化的“中国医学”的医学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医事制度,以及中医使用的中国药材三个方面对不同医药传教士的观点进行比较。梳理出不同时期内不同的新教医药传教士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看法的异同之处。由此可以展示近代中西医相遇时,医药传教士群体是如何在西医知识体系的参照下认识中医的。这种认识,带有强烈的“西方文明”的思维特征。既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也有其失真、乃至带有强求意味的一面。而正是这种认识促成了近代史上“中医”和“西医”概念的形成。本文的第三部分则着重分析新教医药传教士就各类问题开展讨论时,涉及到的对“中医”的认识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医药传教士群体对中医的认识,如何受到各类现实因素的影响的。 本文旨在对史料中,特别是西文原始文献中,新教医药传教士对于中医形象的认识进行初步的梳理和分析。期望通过这一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理解来华新教医药传教士的行为和思想。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近代史上“中医”和“西医”概念的形成,以及中西医之间的竞争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同时显示出,对西文原始文献的解读,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近代史上西方文明是如何认识中国,言说中国的,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在晚清政坛活跃了三十多年,它曾经一度左右着清王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淮系集团可以对中国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山东淄博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三个
综述了近五年来为神光装置研制大口径熔石英采样光栅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大尺寸采样光栅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将全息光刻-离子束刻蚀的430mm口径采样光栅的采样效率均匀
苏州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部濒长江,东枕大海,西临太湖,襟江带湖,交通便捷。她是太湖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也是江南的工商业大都会。宋代是苏州经济发展史上有里
本文在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历史分析法、数据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也是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期。随着绅商阶层的兴起、西方慈善思想的传播和教会慈善影响的扩大,近代慈善组织开始在中国大量
《名公书判清明集》又称《清明集》(以下统称《清明集》),是一部以诉讼判决词为主的南宋官方文书汇编。全书十四卷,分为官吏、赋役、文事、户婚、人伦、人品、惩恶七门,记录
20世纪70年代对于动荡不断的中东地区特别是埃及与以色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代。由于萨达特出任埃及总统后,采取了现实的和平外交路线,积极改善埃及与美国、埃及与阿拉伯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