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感染现况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临床资料及其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报告病例共2716例,每年分别为504例、425例、796例及991例;2015年以5月份最多(72例),2016年和2018年以8月份最多(2016年68例,2018年144例),2017年以7月份最多(115例)。4年共报告男性1517例,女性1199例,男女比为1.27:1。<1岁龄儿童占比79.71%(2165/2716),其中<6月龄儿童占比74.36%(1610/2165)。报告病例中门诊治疗者1605例(59.09%),年龄为5(3,11)月龄,住院治疗者1111例(40.91%),年龄为4(2,7)月龄;门诊治疗者和住院治疗者<6月龄分别有876例(54.41%)和734例(45.59%),6月~2岁龄分别有575例(63.47%)和331例(36.53%),>2岁龄分别有154例(77.00%)和46例(23.00%),三组儿童在不同就诊治疗方式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04,P<0.001);住院治疗者中年龄为<6月龄的平均住院时间是(8.45±3.90)天,6月~2岁龄的是(7.14±3.72)天,>2岁龄的是(6.80±3.32)天,三组儿童在住院天数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9,P<0.001)。在确诊百日咳儿童报告病例中,发现1例复发性百日咳,该病例第一次百日咳发病是在完成四剂次DTa P接种的3年后,其两次发病时间间隔1.5年。共收集到270例百日咳儿童的617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百日咳病原学检测数据,其中母亲249人、(外)祖父母130人、父亲146人、兄弟姐妹60人、其他32人(包括叔、婶、姑姑、舅、舅妈、姨、姑婆、保姆),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87例(34.94%)、34例(26.15%)、36例(24.66%)、11例(18.33%)、5例(15.63%),患儿母亲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在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8,P=0.016)。结论:4年来深圳市儿童医院百日咳报告病例逐年波动性上升,夏秋季节高发,1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门诊治疗者多于住院治疗者,其年龄明显比住院治疗者大;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比例越高,且随着住院患儿年龄的增长,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百日咳自然感染后可再次感染,接种疫苗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在百日咳儿童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母亲感染率最高,可能是儿童感染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流感病毒合并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流感病毒合并G+细菌感染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抽取同期住院的1 10例无合并感染的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临床
目的:探讨个性化定制负压吸盘治疗对3岁以下婴幼儿漏斗胸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诊断为漏斗胸并接受个性化定制负压吸盘治疗的63例婴幼儿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用3D扫描仪获得漏斗部体表数据并制作个性化定制吸盘,按照使用办法使用吸盘进行治疗,每3-6月门诊复查1次,复查时同样使用3D扫描仪获得数据,随访时间为1年,评价3岁以下婴幼儿漏斗胸患儿使用个性化定制负压吸盘的临床疗效。结果:共63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儿童炎症性肠病(IBD)肠粘膜中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LCκ)表达情况,初步探索FLC与IBD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9月-2020年11月45例确诊IBD患儿肠道黏膜蜡块标本,分为2组,分别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其中治疗后缓解配对成功患儿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FLCκ在肠道组织黏膜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评分比较FLCκ在活动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社区获得性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共12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危重症评分分为轻症组101例,重症组26例,收集相对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指标等,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获得性晚发型新生儿败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后儿童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结合6分钟步行的距离和试验前后心电参数、心脏彩超参数的变化,评估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儿童的运动耐量和运动后心功能的变化状态。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室间隔缺损并完成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儿童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膀胱出口不全性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膀胱纤维化模型,初步探索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膀胱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体重200±20g健康成年SD大鼠7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NORMAL)及假手术对照组(SHAM)、膀胱出口不全性梗阻组(PBOO)、二硫代氨
目的:本文比较脐带挤压与立即断脐对产时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发生胎心率异常时脐带挤压增加新生儿胎盘输血,且不影响新生儿复苏抢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单胎足月且发生产时胎心率异常的孕妇100例,根据是否给予脐带挤压(umbilical cord milking,UCM)分为A组脐带挤压组(实验组)和B组
目的: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应用于经右腋下切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中,通过观察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应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静评分,探讨其在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行经右腋下切口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8例,年龄1~5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静脉镇痛泵复合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单纯静脉镇痛泵组(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心脏停搏液对离体新生小鼠未成熟心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出生两天的新生小鼠取出心脏,用差速贴壁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8h后获取高纯度的心肌细胞,将获取的新生小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给予改良圣托马斯液(STH)、HTK液、仿del Nido液及复方电解质液干预2h后继续培养24-72h,分别采取Ki-67荧光染色、EdU荧光染色及MTT比色法观察心
目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ingle cell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sc RNA-seq)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的病变组织细胞异质性,探究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的细胞构成,绘制细胞图谱,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究病变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