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加工过程的年龄差异--来自神经影像的证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wen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面对无数的决策。能够从众多可选项中找到最好的那一个,以及能够根据选择后得到的反馈来调整之后的决策行为,是做出高质量决策的重要前提。虽然年老化会使老年人的大脑及认知功能发生改变,但以往研究显示决策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并不都因老化而衰退。具体而言,老年人决策行为变化与否、决策质量下降与否,取决于任务类型及任务特点。从信息完备的选项中做出选择的决策被称为描述性决策;而个体一开始不知道备选项相关信息,需要通过重复的选择及得到的反馈来获取选项信息的决策被称为经验性决策。由于这两种决策任务在加工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年老化对这两种决策任务的影响有所不同。过往研究大多集中于考察老年人的决策行为表现变化,而相关神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对老年人基于价值的描述性决策和经验性决策的行为改变及其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
  研究一采用风险博弈范式对老年人在描述性决策任务中的决策质量、决策行为及决策加工过程的大脑激活模式进行探宄。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决策质量并未下降,选择高期望值选项的次数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老年人的风险偏好也与年轻人类似。此外,老年人的决策加工时间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说明老年人并不是通过延长加工时间来提升其任务表现。任务态脑激活分析显示,在进行决策加工时,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激活了前脑岛、背外侧前额叶及内侧前额叶皮层,这些脑区均为负责选项价值表征与整合的关键脑区。综合行为和脑激活结果,表明老年人在完成描述性决策任务时并没有出现年龄相关的衰退。
  研究二采用概率类别学习范式对老年人在经验性决策任务中的决策质量、决策行为及决策加工过程的大脑激活模式进行探宄。结果显示,老年人选择高期望值选项的整体比率显著小于年轻人,但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对选项的损失/收益概率进行估计,发现老年人的估计准确性与年轻人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决策过程中可能采用的策略有所不同,老年人的决策策略效率较低。任务态脑激活数据分析显示,在进行决策加工时,老年人和年轻人均激活了脑岛、纹状体及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同时,老年人在左侧额下回、顶上回等区域激活程度比年轻人强,而在额中回、额下回等区域的去激活程度比年轻人弱,该差异可能提示了老年人神经活动的低效性。
  研究三进一步揭示了两种不同类型决策任务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决策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异同。研究首先采用任务态大脑激活直接对比两种任务下大脑激活模式;其次,使用大尺度脑网络功能连接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进行这两种任务时的功能连接差异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任务态大脑激活分析显示,双侧前脑岛及内侧前额叶区域表现出了跨决策任务、跨年龄组的一致性激活。表明这两个脑区在表征及评估选项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并未发现描述性决策强于经验性决策的脑区激活,但丘脑、纹状体及额上回等区域在加工经验性决策时激活更强。说明与描述性决策相比,经验性决策加工需要更多脑区的参与。大尺度脑网络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在描述性决策加工中,年龄差异体现在老年人感觉运动网络内部及腹侧注意网络与视觉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在实验条件下显著下降。而在经验性决策加工时,老年人背侧注意网络与默认网络之间的拮抗关系在实验条件下更强,但年轻人并未出现这种改变。
  综合研究一、研究二及研究三的结果,与描述性决策相比,经验性决策任务所需要调动的脑区更多。老年人在描述性决策中的表现与年轻人相当,且大脑工作模式类似,但在经验性决策中老年人的决策行为及神经机制均较为低效。本研究为老年人在不同任务类型中决策质量的变化及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反馈加工等其他决策过程角度做更全面的探讨及对比。
其他文献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组以社交互动、社交交流的持续性缺陷,及行为模式、兴趣活动的重复性、受限性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多项研究表明,ASD者难以通过运动线索分辨实体的生命性,他们的生命知觉在不同运动模式中均表现出了异常(Cook, Saygin, Swain,
学位
色情材料是指任一类型的以激发或增强性感受、性幻想为目的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对性器官或性行为(例如阴道性交、肛交、口交、自慰等)进行刻意地、详细地展示或描述。色情材料的类型多样,比如可以按照媒介分为色情文字、色情图片和色情视频,可以按照内容分为同性恋和异性恋色情材料,肛交、阴交色情材料等。色情材料的使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十分普遍,研究发现色情材料使用存在显著的性取向差异,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
早期母婴关系对于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与母亲早期互动经验痛苦的孩子可能在2个月开始出现社会退缩行为以保护自己,这是一种预警信号,表现为缺乏积极行为(如眼神接触、微笑、低语)或消极行为(如反抗、哭泣)。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母亲能够及时读懂婴儿的信号,给予恰当的反馈,支持、陪伴或者适时地退出互动,这些敏感的养育行为有赖于良好的父母反省功能,缺乏足够的父母反省功能使得母亲难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
疼痛信息作为一种威胁信息会快速的捕获个体的注意。前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慢性疼痛患者相较于正常个体表现出对疼痛信息更强的注意偏向。除了反应时指标外,N2pc成分近期也用于检测个体的注意分配,并被认为存在一个威胁优先的假说。但N2pc未应用于慢性疼痛被试以检测其针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此外,前人研究发现实验室疼痛能够增强个体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但过去此类研究的疼痛刺激多为短暂性疼痛,未探索当个体处于
学位
如今,全球约有46亿人使用互联网,中国手机网民约有8.47亿,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媒体。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因为担心错过或失去什么而持续处于焦虑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又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和流行更加严重,这一现象被相关研究者称为错失恐惧。错失恐惧被定义为一种担心别人可能正在经历自己没有的有益经历的弥散性恐惧,错失恐惧的特征是渴望与别人所做之事保持持续联系。前人研究表明,错失恐惧与社
“互联网+”的发展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不仅强化了经济交流,也使得文化混搭现象随处可见。文明的发展动力源于创新,而创新往往通过不同文化间的接触、混搭和互动产生。因此,一个发展的时代将是多种文化交流混搭的时代,考察文化混搭的心理效应极富实践意义。文化混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群体文化元素在同一时空呈现。以往相关研究聚焦于个体对文化混搭物(产品)的态度,发现主要存在接纳与排斥两种反应。然而,文化混搭将不同群
学位
集体未来思考(collective future thought)是指想象一个尚未发生的群体事件。个体未来思考和集体未来思考可能具有基于情绪效价的分离,进一步探索集体未来思考基于情绪效价的认知偏向(简称情绪认知偏向)及其影响因素,对集体未来思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以往有关集体未来思考的研究均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已有
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不同的通道,比如视觉通道或听觉通道,接收词形或词音信息,获得词汇的拼写、读音、句法及语义等信息的过程(陈宝国,彭聃龄,2000)。在词汇识别过程中,许多相关的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包括字的频率、规则性、语义、语音、与字形有关的刺激质量等等。汉字具有形、音、义的特征,关于汉字字形、语音、语义等方面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给出了解释,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首先与字形有关的刺激质量
学位
人类在完成推理、判断和决策时,总是会出现各类偏差反应,是什么导致个体偏离理性呢?研究者们从双重加工的角度对这一偏差现象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人类存在两个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类型1(Type1,简称T1)和类型2(Type2,简称T2),偏差反应的产生是由T1这样一个快速的、自动的、无意识的、不需要认知资源的启发式加工系统所致,只有当T2加工介入,才能抑制偏差反应。  但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学位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AFLD(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MAFLD(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fattyliverdisease)患者血清中瘦素、脂联素水平,以及生化法检测NAFLD/MAFLD患者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丙二醛水平,并探究瘦素、脂联素、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