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溅射制备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及氧还原反应催化和摩擦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不仅可以保护内部金属粒子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还可以赋予材料新的性能,使其在催化、能量转换和存储、生物医学以及摩擦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通过调控沉积温度使碳原子通过原位自组装过程生长成石墨壳从而获得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薄膜;研究了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及催化机理;并探究了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摩擦性能。在探索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优化方面,先调节Ar和N2气体流量比制得N含量不同的氮掺杂碳薄膜(CN),随后调节Cu靶的溅射电流制备不同Cu含量的CuCN薄膜,然后对所制备薄膜催化剂进行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表征并筛选和优化出获得高催化性能的制备工艺。最后调节沉积温度发现控制沉积温度可以实现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在沉积温度为650?C时形成了典型的少层N掺杂洋葱碳包覆Cu纳米粒子结构;而沉积温度增加到750?C时,N掺杂洋葱碳壳厚度增加。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发现沉积温度为650?C时CuCN-650?C催化剂具有最佳的氧还原催化活性,表现出接近商业Pt/C催化剂的开启电势、半波电势和电子转移数,以及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稳定性及耐甲醇性。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CuCN-650?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吡啶N含量,且内部的Cu纳米粒子能转移电子给外部的N掺杂洋葱碳壳,增强氧还原过程中对O2的吸附能。CuCN-650?C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其高的吡啶N含量,增强的导电性及被包覆的Cu纳米粒子与N掺杂洋葱碳壳的协同效应。而Cu纳米粒子与N掺杂洋葱碳壳的协同效应会受到N掺杂石墨壳的厚度的限制。在成功制备N掺杂洋葱碳包覆Cu纳米粒子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优化溅射过程中的沉积参数制备了Ag@C、Cu@C和Co@C三种核壳结构薄膜。三种薄膜均具有洋葱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结构,且展现出了较低的摩擦系数和优异的摩擦性能。结合磨痕表面的Raman图谱可知,磨痕处生成了晶化程度更高的石墨摩擦膜。在摩擦过程中,由于薄膜中特殊的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与摩擦表面的不充分接触,以及生成的石墨摩擦膜的低剪切应力,有效的减少了表面的磨损情况。此外,三种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薄膜在油介质环境下也都展现出了优异的摩擦性能。
其他文献
2017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金融防风险、去杠杆落到实处,使得股市持续低迷。在此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认为其公司的股价远远偏离企业价值,希望能够借助股票回购推
解析动物运动过程中的神经信息编码机制,预测动物的运动意图及运动参数,对于揭示大脑神经信息处理机制及神经假肢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微电极阵列记录的神经电信号通常包含低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定位精度的越来越高,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针对GNSS卫星信号的欺骗技术也日趋成熟。而采用卫星/惯性组合的导航系统可以凭借惯性导
极化雷达引入极化信息,丰富了对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认知,为目标信息全面解译提供了途径。相比传统单极化雷达,极化雷达具有多极化通道的信息优势,完备极化域信息联合处理的性
平面手性二茂铁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稳定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对钯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C(sp~2)-H键活化直接构筑平面手性二茂铁并[1,2-d]-2-吡咯烷酮类衍生物进行了
自清末以来,科举废止和儒学的国家意识形态地位衰微后,“读经”一事便开始成为“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生应否读经”以及“怎样读经”倍受人们的关注与热议。综观学界已有研
Kalman滤波是状态估计领域的一种基础性方法。在模型参数精准的假设下,Kalman滤波可以实现最小均方误差下的最优估计。但在大多数实际工程应用中,参数选择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模
传统笔式输入技术中引入笔压力、笔倾斜角和笔方位角等笔通道作为辅助输入通道是提高笔式交互效率的常见方法。然而随着交互界面逐渐趋于大屏化,操作目标分布范围的增大可能
激光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由于紫外全固态激光器体积小、能量大、光束质量高以及工作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国防、精密加工、医学和科学研究
机载SAR-GMTI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围绕机载双通道SAR-GMTI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开展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可概括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