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植株氮素动态变化与籽粒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ijiaweia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用东北大豆产区不同基因型春大豆品种(系),高蛋白东农42、中蛋白绥农14、低蛋白东农163为材料。在盆栽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蛋白质、亚基组分积累的特点,及其与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动态变化的关系,从分子水平阐明栽培措施对此生理过程的促控作用及量化效应,并为专用优质品种定向改良技术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蛋白质积累动态的趋势是存在差异的。东农163、绥农14蛋白质含量在籽粒形成前期(开花后30~50天)的变化幅度不大,开花60~67天这段时间
其他文献
该试验选用中国玉米杂交种的6个骨干自交系,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23份,以研究玉米对种植密度、遮阴、低肥环境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规律及相关关系.选择目前玉米育种中广
试验于2013-2014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科技示范园电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进行,以鲁花11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结荚期低温水灌溉对土壤温度、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变化,花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1个葡萄品种(或杂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就其中11个葡萄品种(或杂种)进行了RAPD分析,同时以形态标记辅助分析。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统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和工业作物,又兼具抗癌、保健的功效,因此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甘薯害虫种类多样,危害方式不尽相同,每年因害虫造成甘薯减产给国家带
利用多隐纯合体甜玉米为试材,观测了一系列农艺性状,于灌浆期分析了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并对这些品质性状间、以及它们与部分农艺性状、产量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估算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大部分组合的出苗、抽雄、散粉和吐丝期比对应亲本出现早或介于两亲本间,三叶期出现迟或介于两亲本间,株高、穗位高及茎粗大于或介于两亲本间。秋季出苗率较差,生育期相对缩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