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工业化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2g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推进。当今世界的竞争首要的是国家之间治国理政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该国经济的兴衰成败。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协调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而正是在处理这些关系上的差异表现,导致了国家间的巨大分化。因此,作为一个超大型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中央的整合力、制度的完备性、国家的规模与质量与西方国家有着重大差异,同时也逐步走出了自己的国家治理模式。当前中国如何解决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还在于中国政府在经济中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取得成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认为,中国的成功,表面上是经济的成功,工业化的成功,背后其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根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制度创新。当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世界的现实力量对比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认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如何能继续推进工业化、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意义。论文主体共六章,前面有导论,最后是结语部分。首先是导论部分,对选题缘起及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回顾了相关议题的既有研究现状,初步思考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工业化的内在联系,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一章是论文的基础性立论,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在当代国家发展进程中,对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大中型国家而言,工业化发展是无法回避的诉求。而国家治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工业化的启动及进步。反过来讲,国家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也推动者经济的繁荣与该国治理水平和层次的提升。第二章主要阐释中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变迁,由过去的统治、管制逐步演化成今天的多主体参与的治理。同时,中国的工业化目标也由过去的富国强兵逐步转变成今天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相互促进发展。第三章论述的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历程。中国的治理能力在举国体制条件下和发展型国家背景下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融合。而中国的工业化也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全面发展。今天,如何淡化全能型政府色彩同时促进核心产业发展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关键性关切。第四章的分析是关于国家治理结构的调整与中国工业化中产业结构的变迁。在中国“大一统”的治理背景下,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也在发生着适应当代经济结构变迁需要的调整,包括至关重要的财政能力的调整。而中国经济的三大产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中国式顶层设计与国家发展规划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必将进一步完善,包括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内的产业结构必将进一步优化。第五章阐释的是国家治理方式的现代化与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国过去一段时间,依赖的是以运动式治理为特征的传统治理方式,但要逐步向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转变。因为今天的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没有对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的健全,就很难有工业升级需要的创新与发明。我们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推进工业的升级换代。第六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工业化过程中的困难。认为中国面临多样化的治理风险,工业化也面临停滞与落后的可能性。打破困局的办法首先还是要依靠国家治理的进步,推进中国式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论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提出中国式国家治理与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实际上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展历程的工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为世界其它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同时这也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与提炼。
其他文献
“国家政权建设”从理论角度来看,属于一个阐述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解释性概念;从实践角度观之,它是一个与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相伴相生的政治实践过程。国家政权建设内涵丰富且动态变化,在中西方语境中所具有的背景、内涵和目标各有侧重,因此有必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和实践场域中对其进行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的国家政权建设对于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
柳枝接骨号称是中医骨伤科的一项传统技艺,曾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形式长期在我国多地流传。1958年7月,在党中央“西医学习中医”、“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卫生部发起的“群众性医药卫生技术革命”运动的号召下,柳枝接骨被重新“发掘”出来,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作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备受推崇,进而成为一项举国皆知的医学神话。对柳枝接骨的宣传口号就是“对祖国医学宝库的发掘”。而这种
封闭式大学社区是中国城市内部特有的一种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形式。一方面,封闭式大学社区属于高等教育用地,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封闭式大学社区面积巨大、其内部常提供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是一种以边界和门禁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隔离的封闭式社区。近年来,以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为标志,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快速扩大,高等学校数量呈爆发式的增长。各大高校或就地扩大已有校园面积、或规划建立新
阅读让人的世界变得广阔,但让人爱上阅读,在最初却需要引导,需要不断总结阅读经验。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则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阐述暖通工程建设的内容及特点,从全流程角度探讨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创新力意识不足和创新成本过大的问题,工程资金和质量的协调问题,安全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问题,暖通施工安装流程中制度体系的不完善问题等,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糙毛仲彬草是青藏高原沙化草地的先锋牧草,具有发达的根鞘结构,其根鞘结构也是自身适应沙化生境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了分析糙毛仲彬草根系构型与根鞘形成的关系,确定根鞘重最适水分梯度,首先设置五个水分梯度(10%、20%、30%、40%和50%)和土壤处理(土壤未灭菌、土壤灭菌)。基于根鞘形成的最适水分初步探究根鞘形成机理,筛选了三个水分梯度(10%、25%、40%),在土壤处理(土壤未灭菌、土壤灭菌)条件
中国协商民主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内源性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有着自身独特、独有、独到的生成与发展逻辑。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揭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所具的人民主体、协商共识、协商实效的精神意蕴,阐释其政治参与、决策咨询、民主协商的价值功能。在此基础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解析中国协商民主生成与发展的演进规律,从宏观、中观
施工企业只有实施稳健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和制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经营利润。本文以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为研究切入点,选取A房地产项目作为实践案例,展开具体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从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控制三个阶段,提出可行性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为A项目提供最优的成本控制方案。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之重要构成部分;社会救助制度被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块基石,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防线和安全网。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至今,形成了内容丰富、规模庞大、覆盖面广的制度体系,在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繁荣稳定、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密切相关。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