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的页岩气产量递减研究——以CN页岩气田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气田储层低孔低渗,气体赋存状态多样,采用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开采,在气藏、工程等多因素影响下页岩气井生产动态特征与常规气井存在差异,常规的产量递减研究方法对其适用性低、误差大。随着数字油田与生产自动化的蓬勃发展,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油气田数字化建设、智能生产、运行、管理等;由于油气田开发的数据具有多源、多维、关系复杂、模式隐蔽的特点,通过机器学习可得到数据的变化规律,建立可预测的数据模型,从而提高油气藏动态分析效率及预测精度。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页岩气产量递减,提高页岩气田产量预测精度。本文以CN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相关性方法分析影响页岩气井自然递减阶段产气量的气藏因素、工程因素,以产气量作为标签值,结合特征重要性确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机器学习特征值,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按投产初期产量进行气井产能分类;其次用非线性回归算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长短时记忆网络)对不同类井分别建立多个产量递减模型;然后以均方误差、45°等值线拟合精度为模型评估指标,优选不同类井产量递减模型;最后将优选模型和常规递减模型进行对比,并在建立模型基础上编制产量预测软件,将其在单井中进行产量预测应用。结果表明:(1)在众多气藏因素、工程因素中,地层压力、孔隙度、吸附气量和用液强度、加砂强度为影响产量递减的重要因素,以此作为机器学习输入特征;(2)页岩气井按产能可分为低产井(<15.99×10~4m~3/d)、中产井(15.99×10~4m~3/d~27.25×10~4m~3/d)、高产井(>27.25×10~4m~3/d)三类,且同类产能井自然递减阶段的递减规律相似:低产井初期产能低,产量递减速度慢;中产井产量递减较快;高产井初期天然能量充足,产量递减相对低产井、中产井更快;(3)对不同类页岩气井进行模型优选表明:低产井适用随机森林模型,中、高产井适用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且相较于页岩气常规递减模型,建立的机器学习产量递减模型能准确识别产量递减趋势,提高预测产量精度。本文研究拓展了页岩气井的产量递减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对新区带、新层系的探索成为了低勘探程度含油气盆地取得油气突破的关键。四川盆地中下奥陶统长期作为志留系和寒武系油气勘探的兼探层,尚未有重大油气发现。前人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及邻区中下奥陶统湄潭组发育有暗色泥页岩,急需研究该层系是否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因此,本文在地质资料和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湄潭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和烃源岩识别及纵横向分布规律分
学位
川东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油气是四川盆地产油层之一。论文以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露头剖面、岩芯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开展凉高山组致密油气特征研究。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分为上、下两段。凉高山组厚度总体北厚南薄,各段在不同地区的厚度存在差异;川东地区凉高山组致密油气岩石类型主要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
学位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直是盆地内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尤其是长兴-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得到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川东北地区目前已先后发现元坝、龙岗与普光等大型、超大型气田。为了深入探讨川东北地区长兴-飞仙关组气藏流体输导体系与油气富集的关系及差异性,结合前人研究工作,通过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天然气特征对比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川东北地区元坝、龙岗、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气藏的
学位
常规的地震岩相分析方法往往是在有井标定或者是简单的地质条件下运用。珠江口盆地与其他区域简单地质条件的不同之处在于:(1)珠江口盆地发生过多起构造事件,盆地经历裂陷、坳陷、活化3个时期,形成大量断层、火山;(2)岩石类型除常见砂岩、泥岩外还存在着火山岩、石灰岩等多种岩相;(3)沉积相从河流相至深海相,横跨相带。这使得我们很难使用传统方法直接从地震资料上识别岩相。与此同时,深水区钻井较少的情况导致井资
学位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北部,地处有利的岩溶斜坡地带,利于形成岩溶风化壳储层。经过专家学者们不断的深入研究,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储层取得了大量成果。而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五5亚段白云岩储层的开发获得成功,表明该储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虽然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有规模庞大的天然气储量,但是目前的探明率却并不高。因此,明确下古生界优质储层的分布,提高探明率十分重要。本文在有关大牛地气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学位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渗条件差、基质供给能力弱,需要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形成工业油气流。压裂改造受到应力状态、储层物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力裂缝的形成过程尤为复杂。应力场的非均匀分布是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基本特征,而非均匀应力状态下水力裂缝的扩展将变得更加复杂。水力裂缝的扩展情况与压裂改造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针对非均匀应力状态下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首先分析了天然裂缝附近地层
学位
长庆胡尖山油田的胡X区块油藏属于低渗、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储层基质渗透率在5.6~37.8×10-3μm~2之间,地层水矿化度在9700~17800 mg/L之间,地层温度在60℃左右,储层物性差。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大量注入水或边底水沿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和大孔道等高渗带突进,水窜现象严重。目前,胡尖山油田的主要增产措施是凝胶调剖堵水。本文针对长庆胡尖山油田胡X区块的油藏条件和应用于矿场的聚合物凝胶
学位
鄂南致密油藏由于其非均质强、天然裂缝发育,导致体积改造后裂缝扩展规律预测难度大,无法制定成熟的储层改造方案,增加井区产能,因此需要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目前对于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后起裂和延伸规律的研究,虽然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但经典理论中特定参数不够具体,研究成果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在经典水力裂缝延伸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弹性力学、结构弱面定理等,改进经典的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作用准则,根据研究
学位
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结果表明,泡沫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25%OOIP(原始地质储量),甚至更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评价泡沫发泡性能和稳定性的常用方法与实际地层中发泡条件不同。论文采用现有泡沫评价方法(搅拌法或气流法,无孔隙介质)与改进可视化发泡法(有孔隙介质)测得的泡沫参数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泡沫在孔隙中的发泡能力和
学位
在我国油气资源构成中,低渗透油藏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到目前为止,注水开发依然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注入水主要用于驱替储层中的原油以及保持地层压力,但在长时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量会偏离开发方案的注水目标,注入水存在了有效注水和无效注水之分。开发经验表明,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如果不进行注水结构调整容易造成无效注水占比的增加,最终在开发的中后期存在高的注采比,会出现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不合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