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任及其诗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思任是晚明著名的文学家,近年来,学术界对王思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小品文上,而对其近900余首的诗歌,却研究甚少。为对王思任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本文对王思任的诗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顺便介绍王思任生平及其诗文理论。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概述王思任的生平和诗文理论,从其生平可知,王思任聪慧,有大将之才,但缺少官场所需的圆滑世故,仕途之路偃蹇不顺。王思任的诗文理论主要表现于:以“性情”为基础;以“言己”为原则;以“趣”为宗旨这三方面。第二章系统的介绍了王思任的诗歌反映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可分为:记闻绘景的记游诗;反映现状的写实诗;感情抒志的抒怀诗;应酬唱和的交游诗四大类。从中可知,王思任诗歌反映的内容较为广泛,对王思任的研究及了解晚明社会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章分析王思任诗歌的艺术特色。可分为生动与诙谐的艺术趣味,清寒峭邃的艺术境界,纵恣酣畅的艺术风格,不符传统诗歌的艺术手法,这些特色让王思任成为晚明诗人群中的“又一傍派”,在最后一节,还对王思任诗歌的渊源和意义进行了一番探讨。总之,本文通过对王思任及其诗歌的研究,希望能让世人更全面的了解王思任,也借此还原被人遗忘的王思任诗歌应有文学地位。
其他文献
探究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其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和爱好得到和谐发展.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是
在革命文学的酝酿过程中,它并非如其倡导者所言同文学革命截然对立,而是有着极深的五四渊源,相同的救亡情结决定了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都选择文学作为实现救亡的工具,另一方面
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最深厚的底色,事关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得失成败,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而言意义深远。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自信,源自于
本文以1979—1986年小说中的“男子汉”形象为研究对象。将分别出现在“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知青追忆文学”中的“男子汉”形象分为三个谱系:在社会改革中建功立业的
众筹是指融资者借助于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为其项目向大众投资者融资,投资者以少量的投资金额获取融资者的实物(如预计产出的产品)或股权的融资方式。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以水提醇沉法制备玉米须粗多糖,二乙胺基乙基纤维素(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分离组分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苦基
鲁迅和周作人既是文学大家,也是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他们的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中,历史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人都熟读史书,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在历史的启发下他们看到了中
中国大气污染形势依旧严峻,2015年以后超低排放已全面实施,“以低低温电除尘技术为核心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和“湿式电除尘技术路线”已成为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的主流
本文之所以选取《红玫瑰》作为研究的对象,就是鉴于现在对于这份杂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对它的研究成果较少,只是在几本文学史中提及过它,但都是简单的介绍,没有细致的进行分
本论文的主旨在于就《蒙古秘史》所记载的战争次数、时间、原因、结果等与《元史》,《史集》,《圣武亲征录》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勘,甄别其异同,并通过对其历史真实性的考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