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唾液腺动态显像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首次131I清甲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分析维生素E预处理等因素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7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就诊,拟行首次131I“清甲”治疗且满足入组条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将入组患者按照预计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于131I治疗前1周开始服用维生素E 200mg/日,连续服用至131I治疗后1个月(共计35日),其它准备同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在131I治疗后2小时开始含服维生素C,每4小时含服100mg一次(睡眠时间8小时除外),连续含服5日。所有患者均在131I治疗前完善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根据平面视觉分析分为有残留甲状腺组(阳性)和无残留甲状腺组(阴性)。同时根据131I治疗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1.85GBq)、中剂量组(2.8GBq)、大剂量组(3.7GBq)。所有患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内完善两次唾液腺动态显像,利用计算机技术定量分析患者131I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腮腺、颌下腺15min摄取率与排出百分比,并利用131I治疗前后相对应参数的差值来评估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对可能影响腮腺、颌下腺功能降低发生的因素(年龄、性别、131I治疗前有无残甲,131I治疗剂量、有无维生素E预处理)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计收集满足入组条件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24.1%),女性患者88例(75.9%),平均年龄43.6±11.3岁。实验组患者63例(54.3%),对照组患者53例(45.7%)。131I治疗前有残留甲状腺组织者60例(51.7%),无残留甲状腺组织者56例(48.3%)。131I治疗小剂量者50例(43.1%),中剂量者21例(18.1%),大剂量者45例(38.8%)。对所有患者共232个腮腺、颌下腺的15min摄取率与排出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131I治疗前后相对应的差值,结果为:107个腮腺(46.1%)、109个颌下腺(47.0%)出现摄取功能降低,102个腮腺(44.0%)、98个颌下腺(42.2%)出现排泌功能降低。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131I治疗前有无残甲、131I治疗剂量、有无维生素E预处理对是否发生唾液腺功能降低的影响,结果示:年龄、性别、131I治疗前有无残甲、有无维生素E预处理对是否发生腮腺、颌下腺摄取功能和排泌功能降低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剂量是颌下腺摄取功能降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60,95%CI:1.145-2.124,P=0.005),而对是否发生腮腺摄取、排泌功能降低和颌下腺排泌功能降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进行首次131I“清甲”治疗时,给予维生素E预处理,与仅给予维生素C干预相比,不能显著影响唾液腺功能变化。年龄、性别,131I治疗前有无残留甲状腺均不能影响唾液腺功能变化。131I治疗剂量是颌下腺摄取功能降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剂量越大越容易出现颌下腺摄取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