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大规模MIMO传输理论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在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系统传输速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能够大幅提升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已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的关键使能技术。然而,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瞬时信道状态信息(CSIT,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t transmitter)获取是制约大规模MIMO技术发挥其性能潜力的瓶颈因素。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无线通信的应用领域日趋丰富,要求大规模MIMO系统能够支持多种场景下的数据传输业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开展了面向多种通信场景同时利用统计信道信息的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理论方法的研究。首先针对存在窃听用户的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系统,提出波束域物理层安全传输理论方法,证明了波束域传输关于最大化安全和速率下界的最优性,并研究相应的最优功率分配问题。随后,考虑有限字符输入信号,研究多小区大规模MIMO多播预编码传输理论方法,推导出有限字符输入下的可达遍历速率下界,并利用此下界给出针对不同系统配置的预编码设计快速迭代算法。此外,为了大幅提升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出利用大规模收发阵列的水声通信理论方法,通过充分利用大规模MIMO系统的空间分辨力,实现系统吞吐量的显著增长。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1.提出波束域大规模MIMO物理层安全传输理论方法。针对存在窃听用户的大规模MIMO物理层安全通信,研究波束域传输的最优性以及功率分配算法。假设基站仅知合法用户与窃听用户的统计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引入可达遍历安全和速率下界,并基于此下界推导出最大化安全和速率下界的输入协方差矩阵的特征矢量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其结果表明波束域传输关于最大化可达遍历安全和速率下界的最优性。进一步,对于合法用户配置单天线的情况,理论上揭示出最大化和速率下界的功率分配方案不应在窃听用户波束增益更强的波束方向上分配任何功率,阐明了窃听用户对于波束域最优功率分配的影响,从而降低功率分配时的计算复杂度。随后,基于凹凸过程(CCCP,concave convex procedure)和大维随机矩阵理论,提出快速有效的波束域功率分配迭代算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安全和速率下界能够有效逼近可达遍历安全和速率,且所提迭代算法可以实现逼近最优的性能。2.提出有限字符输入下的多小区大规模MIMO多播传输理论方法。针对有限字符输入信号,研究多小区大规模MIMO多播传输中的预编码设计理论方法。考虑同一小区内用户向基站寻求相同信息,同时不同小区所提供的信息各不相同。对于基站仅知统计CSI时的加权最大最小公平性(MMF,max-min fairness)预编码传输问题,推导出有限字符输入下最大化最小加权可达遍历速率的预编码矢量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优化预编码矢量的迭代算法。之后,为降低计算复杂度,推导出有限字符输入下的可达遍历速率下界,研究最大化最小加权速率下界的优化问题。利用CCCP方法,提出能够收敛到问题局部最优解的预编码设计算法。进一步,利用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空间特性,证明最大化最小加权速率下界的最优预编码矢量即为用户发送相关阵特征矢量的线性组合,继而将原问题转移到一个更低维度的搜索空间上。结合该结论求解加权MMF问题,提出利用MMF问题与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问题间对偶关系的预编码设计算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速率下界能够有效逼近可达遍历速率,且所提算法能够大幅提升有限字符输入下的系统性能。3.提出大规模MIMO水下无线传输理论方法。针对浅海环境,研究收发端均配置大规模换能器阵列的大规模MIMO水声传输理论方法。提出大规模MIMO水声波束域信道模型,并分析其渐进特性。基于此信道模型,揭示出最大化可达遍历速率的发送设计可以在较低维度空间上进行,具体的维度大小与信道路径数有关。随后,当发送换能器数目不受限时,证明了波束域传输关于最大化可达遍历速率的最优性。进一步,考虑接收水听器的数量同样趋于无穷大,证明最优波束域功率分配可以通过经典的注水算法实现,且相应的可达遍历速率在高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区域与信道路径数呈正相关。对于任意收发阵元个数的情况,利用随机矩阵理论,提出低复杂度输入协方差矩阵的优化算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大规模MIMO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水声通信系统的吞吐量,且所提算法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蠕变性能显著相关。当前大多数沥青混合料高温蠕变性能研究依旧以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尺度为主,忽略了沥青混合料中间尺度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其联系;在路面养护评价研究中,现有研究方法很难准确评估当前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老化程度和黏弹性状态。中间尺度的沥青砂浆和沥青胶浆的黏弹性能研究,为沥青混合料宏观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讨论不同尺度沥青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建设中的关键工序,注浆浆液的选择与使用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盾构隧道工程的日益增多,面对的工程地质条件日益复杂,对壁后注浆浆液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传统水泥基浆液存在高能耗、工程性能和耐久性差的不足,研制抗水分散性强、抗渗性能优、耐久性好且低碳环保的壁后注浆浆液对盾构隧道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对于一种新型浆液的出现,常由于对浆液在盾尾空隙中充填和渗透扩散机理的
闭孔泡沫铝材料实现了轻质和多功能兼容,在高速列车、载人航天和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取得创新应用。铝熔体泡沫是泡沫铝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中间状态,其孔结构经由凝固过程得以保存,对最终产品性能有着重大影响。铝熔体泡沫的流动会影响孔结构的发展和演变,而孔结构又反作用于铝熔体泡沫的流变性质。因此,研究熔体泡沫的流变行为和规律对于泡沫铝制备技术发展,以及孔结构调控和材料性能优化有着重大意义。为了研究泡沫铝熔体的流动特
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学者们已经通过科学的方法定量、定性的研究并验证出部分自然景观对人们身心康复的有利影响。但是,一直没有全面的、核心的关于康复景观设计的理论、准则和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对康复景观的纵向历史发展动态研究,相关理论文献的横向比较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项目实践,对康复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现代康复景观以人为本,以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层面为康复核心的“
随着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T/R(Transmit/Receive)组件作为相控阵雷达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相控阵雷达的整体性能。为了适应相控阵雷达系统多功能、高集成、高性能、低成本的发展需求,CMOS和SiGe BiCMOS等硅基半导体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T/R组件电路设计中。因此,采用硅基工艺对T/R组件中的电路进行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发育阶段内的经历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以及维持大脑功能性的完整至关重要。在生命早期,尤其是大脑发育关键期,遭遇的一系列负性经历,会长远、持久地影响着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成年后的健康、行为与精神状况。探究早期负性经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及神经生物学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和精神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报道更多关注于早期负性经历对成年大脑的影响,然而人们对早期负性经历对发育关键期大脑的影响却并不清楚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居民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交通方式多元化趋势显著,我国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中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合理准确的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理论体系支撑。其中,准确把握城市中各出行方式的交通需求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分析城市出行结构,探索各出行方式的出行距离特征,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城市出行方式结构特征的基于优势出行距离的方式划分
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学理论指出,当电磁波与物体的感应极化相互作用时,由于光的散射和吸收效应会对物体产生光力。这种机制最有效的应用之一是Ashkin等人在1986年发明的光镊技术,用于粒子和细胞的捕获。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光镊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操控的技术广泛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传统的光镊技术是以连续光作为光源,然而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脉冲备受人们关注。它具有较窄的脉宽和较高的
低场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检测精度直接影响了检测目标定量分析的精度,目前实现弛豫信号精确检测的主要手段包括基础参数的精确设定以及关键硬件的充分优化。针对弛豫信号精确检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改进,具体的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具备高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的软件体系结构,基于实验室低场核磁共振平台,实现基础弛豫信号的简化建模和分析,并完成软件平台的开发。该成果的主要创新点为对底层
一系列震害研究表明,节点失效、延性不足是限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延性、高耗能且功能可恢复的新型结构体系研究已成为工程抗震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的应用和发展符合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而功能集成型结构可以提高构件的使用效率且符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从损伤集中和分散耗能的角度出发,将兼具承载与耗能功能的高延性可更换耗能连接(REDC)布置在装配式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