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单位之一,它在语言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方面。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和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而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点,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语言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沈家煊,1993)。象似性所探讨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象似性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Householder在调查中发现,90%的词汇都具有理据性,因此研究象似性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杜文礼,1996)。它不仅能够更好的指导教学,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有效的学习词汇。然而,学者们将视角更多的用于探讨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而象似性运用方面的研究较少,这正是本文从象似性视角研究词汇教学的原因。Stephen Ullman将词汇象似性分为语音象似性、词形象似性、词义象似性。Bollinger将词源象似性也看做是词汇象似性的一部分。本文将从语音、词形、词义和词源的角度探讨词汇象似性,试图运用词汇象似性理论,对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教学进行研究,主要探究词汇象似性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效果,试图为教师探索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习得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期望通过教学实验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词汇学习普遍采用什么策略?2)实验前后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有哪些变化?3)运用象似性理论,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本文以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平行班级、共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控制班,实验班采用象似性理论进行教学,对照班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2)(第二版)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词汇为采集样本进行研究。试验前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前通常所采用的词汇策略有通过语音、语境、联想记忆法、看电影、听音乐来学习词汇。试验后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学习象似性理论后,词汇的学习策略也有所改变,更加注重寻找词汇与所指意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笔者对六次考试成绩的数据收集整理后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了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并在实验班抽取一部分同学,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来验证个体在实验前后有无提高。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水平基本一致。试验结束后,两个班级的教学成绩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实验班的学生成绩在五次考试成绩中均高于控制班。这充分证明了词汇象似性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