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主要针叶树种年轮气候响应的分异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以升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近45年来年均温已上升1.3℃以上,90年代中期甚至发生变暖突变,影响了森林的生长与碳循环过程。川西亚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亦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研究该区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有助于丰富青藏高原植被的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并可为该区的森林保护和经营提供指导。本文选择川西米亚罗、马尔康、松潘三个较为典型的林区为研究区,进行树轮采样,分别建立传统年表及单棵树木的树轮指数序列,依次分1955—2011年整个时段,1955—1994、1995—2012年两个时段,及1955—1982、1963—1992、1973—2002、1983—2012年四个时段,从树木个体对气候响应的一致性和群体对气候响应的一致性来分析树木生长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米亚罗林区为例,对整个时段(1955—2011)的分析表明:不同海拔不同树种对气候的响应不一致,低海拔树木生长主要受春季干旱胁迫,表现为与4、5月气温负相关,与4、5月降雨正相关,其中铁杉(Tsuga chinensis)受影响最严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次之,紫果云杉(Picea asperata)受春季干旱胁迫很小;高海拔树木生长主要受生长季温度的影响,岷江冷杉生长与当年7月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年轮指数与当年5月最高气温显著正相关。(2)以马尔康林区为例,该区1995年为升温突变点,对1955—1994、1995—2012年两个时段的分析发现:前一时段,高、中海拔的岷江冷杉对冬季温度正响应,年轮指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低海拔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受温度影响不大,年轮指数上升较快;后一时段,三海拔树木年轮指数并未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响应分异。对月气候要素的响应,树种间存在差异:高海拔岷江冷杉在前一时段主要表现为与冬季温度的正相关,后一阶段则转变为主要受4月干旱胁迫的影响;中海拔岷江冷杉后一时段温度敏感性消失,5月干旱胁迫加剧;低海拔岷江柏主要受降水影响,后一时段4月份干旱胁迫加剧。(3)对米亚罗、马尔康和松潘三地林线的岷江冷杉分四时段进行树木间的生长一致性及对气候响应一致性研究表明:升温后林线岷江冷杉生长气候关系的一致性变差,其中松潘最严重,马尔康次之,米亚罗相对较好。三地林线树木生长主要受生长季温度的影响,最后一时段1983—2012年表现出明显的“响应分异现象”,其中松潘最明显、变化幅度最大,马尔康和米亚罗相对较小。除三地在最后一时段对6月温度的敏感性均下降甚至消失以外,不同地点存在差异:米亚罗树木生长与7—9月温度的正相关性显著增加,马尔康树木生长对上一年11、12月的温度敏感性明显下降甚至消失,松潘超过一半的树木对7—9月温度正相关性显著加强,其余树木对7—9月温度由正相关转变为显著、极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EB病毒潜伏复制系统OriP/EBNAl起始复制和增强上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功能,构建携带OriP/EBNAl的杆状病毒载体,并观察了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维持高水平表达目的基因(egfl)
本文对真菌疏水蛋白HGFI、HFBI性质与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选用狄树花的平皿菌丝建立了灰树花的cDNA文库,根据真菌疏水蛋白的分子量范围,从cDNA文库中随机筛选了50个插入片
双联病毒是一种呈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单链环形DNA病毒,至今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种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华南等地区作物双联病毒病害逐年加重。本文
摘要: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而且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而所谓的高效,就是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化教学;语文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
为阐明不育男性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抗FSH自身抗体,我们建立了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抗FSH自身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部分不育男性患者和正常生育人群血清抗FSH自身抗体进行了测
背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类特异感染人皮肤、粘膜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亚科,其分子量大约为8000bp。目前已有100多种HPV亚型被鉴定,其中约40余种与人类生殖器
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 Bunge)是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的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其根中含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药理上已证实黄芩苷有抑菌、降压、镇静、抗癌、抗炎等作用,同时对人类免疫缺失病毒(HIV)逆转录酶及乙肝病毒(HBV)的三种抗原(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黄芩苷新功能的不
为了解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成常绿阔叶人工林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差异,本文以灌木林补植改造后形成的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机反应纷繁复杂,单凭记忆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本篇文章以鲁科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反应烃的衍生物第二节醇和酚
由细读、慢品、静思、遐想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细读文章大意、慢品文章精华、静思文章思想的过程,阅读指引学生思想、行为和人生态度,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