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年-1937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曾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国民政府时期为政府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简称沪行)是中行在上海地区业务的管辖行,又是全行业务的中心与振兴和不断发展的基地,也是中国银行最为重要的一家分行。本文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研究对象,选择1912年至1937年其最有特色的年代段作为研究时段,通过对上海分行行务与业务的分析和评述,揭示上海分行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上海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是中国银行成立最早的机构,曾被南京临时政府确立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同年8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成立后,上海中行才改设为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业务经营初期以代理金库为主,发行为辅。在1916年成功抗拒北洋政府停兑令后,上海分行声誉大振,各项业务发展得很快。在南京国民政府最初的十年间,上海分行的辖属机构增多,先后设立多家同城办事处。1929年,南通、芜湖、九江三家支行由总管理处划归上海分行管辖,在沪行的指导下开展各项业务。1922年,中国银行正式实行区域行制度,以上海分行为第一区区域行,下辖沪宁浙皖四分行,主管区内的发行业务及处理区内行处间的争议。1934年,第一区区域行进行改组,专管发行事务。 上海分行的各项业务发展各有特色。就发行业务来看,上海分行于1917年率先发行兑换券。中行沪券的流通范围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带动了各地沪券兑换处的设立。为保证发行准备的安全,上海分行于1924年将领券行庄缴纳的准备金专库存储,公开检查,并于1928年公开检查全部发行准备金。内汇业务是促进发行的重要方式,20世纪30年代上海分行是中行内汇流向的中心。上海分行的外汇业务在北洋时期已有所发展,在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后,积极协助总管理处发展外汇业务。上海分行还积极发展存款和放款业务,存款总额在全行占有相当比重,并积极开展工业放款和农业放款活动。上海分行协助总管理处成立国信储三部,成为新成立的营业部门开展业务和资金运用的枢纽。上海分行还是上海银行公会的发起单位与核心成员,在公会的运作和有关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经典的肌松监测方法包括肌动图(MMG)、加速度肌松监测(AMG)和诱发肌电图(EEMG)。A-Line 麻醉深度监测仪具备非诱发 EMG的监测功能,生产者将其作为 AEP 监测的干扰因素。
放电脉冲能量是影响线切割加工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的高速走丝线切割加工机床,开展了单个脉冲能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引入等能量脉冲控制策略,研制出适用
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自身防护,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工作繁重、生活缺乏规律性,容易造成
本文首先在分析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从资金需求、中介服务及资金供给方等三方面阐述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然后分析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促进小微企业融
生态翻译学理论给译者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活动。本文从该理论的分析入手.把译者主体的适应选择与诗歌翻译这一载体相结合.从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的多维度转换角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价节节攀升,购房压力相应增大,租房成为满足居民居住需要的主要途径。互联网的发展给房屋租赁市场提供了新的交易途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厦门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拥有"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
小学阶段是奠定一个人终身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成绩,更能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全阅读教育理念,阅读能
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权,是一种私权。由于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容易被复制和利用,因此知识产权法通过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合法垄断权来保障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回报,并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