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曾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国民政府时期为政府特许之国际汇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简称沪行)是中行在上海地区业务的管辖行,又是全行业务的中心与振兴和不断发展的基地,也是中国银行最为重要的一家分行。本文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研究对象,选择1912年至1937年其最有特色的年代段作为研究时段,通过对上海分行行务与业务的分析和评述,揭示上海分行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上海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是中国银行成立最早的机构,曾被南京临时政府确立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同年8月,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成立后,上海中行才改设为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业务经营初期以代理金库为主,发行为辅。在1916年成功抗拒北洋政府停兑令后,上海分行声誉大振,各项业务发展得很快。在南京国民政府最初的十年间,上海分行的辖属机构增多,先后设立多家同城办事处。1929年,南通、芜湖、九江三家支行由总管理处划归上海分行管辖,在沪行的指导下开展各项业务。1922年,中国银行正式实行区域行制度,以上海分行为第一区区域行,下辖沪宁浙皖四分行,主管区内的发行业务及处理区内行处间的争议。1934年,第一区区域行进行改组,专管发行事务。 上海分行的各项业务发展各有特色。就发行业务来看,上海分行于1917年率先发行兑换券。中行沪券的流通范围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带动了各地沪券兑换处的设立。为保证发行准备的安全,上海分行于1924年将领券行庄缴纳的准备金专库存储,公开检查,并于1928年公开检查全部发行准备金。内汇业务是促进发行的重要方式,20世纪30年代上海分行是中行内汇流向的中心。上海分行的外汇业务在北洋时期已有所发展,在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后,积极协助总管理处发展外汇业务。上海分行还积极发展存款和放款业务,存款总额在全行占有相当比重,并积极开展工业放款和农业放款活动。上海分行协助总管理处成立国信储三部,成为新成立的营业部门开展业务和资金运用的枢纽。上海分行还是上海银行公会的发起单位与核心成员,在公会的运作和有关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