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中国的人民网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关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了找出中西媒体话语的不同点及其深层文化根源。
一直以来,危机话语的研究大都采用西方的理论,很少使用中国文化话语研究的方法。为了超越这一局限,本文结合采用中西方的方法,即使用了蒂莫西·库姆斯危机管理中三个宏观阶段分析框架和施旭的多元文化话语研究方法。在此框架内,本文所选的语料是刊登在人民网和《纽约时报》网络版的关于哥本哈根会议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共317篇新闻报道。本文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不同点及深层文化根源。
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媒体话语是和谐式话语而西方媒体话语更倾向于冲突式话语。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的媒体对环境保护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拓展了话语分析的范围。前人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对政治、种族歧视和经济等新闻报道的研究,而对环境新闻报道很少问津。其次,本研究证明结合蒂莫西·库姆斯危机管理中三个宏观阶段分析框架和施旭的多元文化话语研究方法在新闻报道研究中是切实可行的。最后,本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提高读者阅读新闻的文化意识并促进跨文化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