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教育公平作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且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教育公平作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且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来分析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以语料库分析软件为工具,对选取的21部中国法律和19部美国法案建立语料库进而进行关键词、词频、搭配等的考察,在得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基础上运用CDA进行定性研究,对中美的教育公平法律言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社会文化历史原因,如何借鉴美国教育公平的成果。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话语尤其是法律话语有极强的权利构建作用。立法语言的表述以及体现出的观念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美国对教育法的语言使用非常重视,法条中出现的简称、关键词以及容易误解的词语都在“定义”部分加以说明,措辞表达清晰明确。中国方面对教育公平相关的阐述还存在模糊不清。
(2)美国联邦法律体系中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法条的数量和语言效力上。出台的针对不同弱势群体的专项立法用以保障教育公平,其中对法条的表述规定有具体数额、期限、责任等。责任条款的语言表述明确了责任范围与方式,保障了规制力度。
(3)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趋势是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通过立法以及法案修订,语言上直接或间接体现教育公平的条款数量明显增加。相比于美国,目前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中的公平因素还远不能达到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具体可从增加教育公平法律责任条款的数量入手,并从法律的语言使用上提升执法力度。
其他文献
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它关系国家民生和社会稳定。美国作为教育大国,其公平性值得中国学界进行研究和借鉴。本文旨在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解析媒体中
中国《环球》杂志联合埃及、印度、俄罗斯主流媒体共同进行了“2009环球十大新闻”的评选,其中“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名列榜首。甲流、H1N1、swine flu在“2009年度中国
本文以法国家乐福在华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跨文化角度研究了危机发展与处理的过程,包括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司的危机管理措施和公众反应,旨在探究文化因素,尤其是权力距离、个人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幽默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反映了人们的智慧。因此,不同国家的人们也应互相欣赏对方的幽默,而翻译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
翻译单位的误用导致翻译实践中误译的频繁出现。本文简述了等值翻译理论及不可译性理论,详细探讨了六种翻译层次的单位及不可译性在译文中的影响及作用,阐述了正确层次的翻译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以其戏剧创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探讨而被誉为“美国社会的良心”。米勒继承了易卜生的社会剧传统,在作品中通过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深刻地
哈里特·安·雅各布斯的自传体作品《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第一部由女奴撰写的奴隶叙事。其作者的身份及其叙事技巧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由女
英国小说家安吉拉·卡特(1940-1992)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女巫”。她擅长经典童话改写,其作品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品《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集》更是备受
本文以公益广告为语料,以Panther&Thornburg(1997,1998)年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和行为场境理论为基础,以场境四个组成部分及组合方式为标准对公益广告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七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