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中原书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佩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作为生于五十年代的“文学豫军”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作品描写的大多是他生活过的豫中平原,主要探讨了现代人面对的城市问题,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炽热,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他将中原囿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型环境的范围,将描写的笔触延伸到中原文化的腹地,展现中原大地上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某种意义上,他作品中的中原再现了历史上的中原图景,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还把许多问题并置在一起,诸如乡村与城市、理想与欲望等问题,形成宏大的叙事。他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往往与时代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把“中原三部曲”中的中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空间文化理论和社会历史批评理论,对“中原三部曲”中的中原在历史、空间、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解读,进一步理解李佩甫对中国城市现代性的批判,引起读者的反思。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李佩甫选择中原作为其文学作品重要场域的原因及其乡土文学观、历史观,阐述“平原三部曲”中中原写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论述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进入“平原三部曲”中的中原书写,梳理几代农民的城乡生活变迁和中原的历史浮沉,揭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民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沦丧的悲剧。第二章以空间之维进入“平原三部曲”中的中原书写,选取乡土空间的同化与异化、农民进城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原城市与乡村问题,对中原人如何在乡土空间中实践田园生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反田园的生活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描摹了离土进城者在中原的城市空间中生存挣扎的痛苦情状。从而揭示中原在城市化建设中尴尬的现代文化语境。第三章对“平原三部曲”中的中原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对官场社会的媚俗生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和批判;同时,还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导致中原人性格变形和心理扭曲进行反思,进一步揭示中原人在现代城市的生存现状,分析李佩甫探索回归自我之路。结语总结李佩甫的文学史地位。
其他文献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
随着网络高速地融入当今现代人的生活,学校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的教学任务十分复杂,、工作也很繁琐,,在教学任务中,作业的批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
传播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载体,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提供重要保障。传播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
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
目前,我国的人口发展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趋势不断加强,一方面,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少子化问题凸显。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家
阿来是嘉绒藏族人,他的家乡所在的嘉绒藏区位于四川和西藏的交界之处,属于藏族与汉、羌、回等民族的杂居过渡地带。藏族口头传唱的民间神话、传说等培养了阿来对文学最初的敏
回顾了太赫兹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总结了未来的几个重要方向,重点介绍几种关键的太赫兹技术,包括太赫兹源、太赫兹传输、太赫兹调制和太赫兹检测。简要介绍了当前太赫兹技术的
《日出》是曹禺话剧中的典型之作,在曹禺早期的话剧作品中,以女性悲剧形象为主要题材的话剧成为了曹禺早期作品中的重点内容。话剧《日出》是我国现代接触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
上海作家金宇澄积数年心血创作的长篇小说《繁花》,自2012年问世后,震撼文坛。他对大上海人情世态的从容还原, “曲处能直,密处能疏”;而“饭局”这一日常景观频频出现,对上
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中肩负着“拔穷根”的任务。本文结合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案例,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转变资助理念,创新资助形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