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n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来是嘉绒藏族人,他的家乡所在的嘉绒藏区位于四川和西藏的交界之处,属于藏族与汉、羌、回等民族的杂居过渡地带。藏族口头传唱的民间神话、传说等培养了阿来对文学最初的敏感,也奠定了阿来写作的民族性之基。嘉绒藏族所处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又决定了嘉绒藏族文化的杂糅性,它渊源于藏族文化同时又受到汉、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其中尤以汉文化的影响最为重大和明显,相对于藏族中心地带的藏文化来说,嘉绒藏族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它更多地受到现代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阿来的写作深潜着嘉绒藏族文化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质,而基于此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就像鸟的两翼,形成了阿来小说的独特审美之维。然而民族性和现代性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又存在着相互冲突与矛盾之处,如何使嘉绒藏族人民在享受现代性便利的同时又避免现代性的弊端,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民族性而避免其遭受现代性冲击或同化是困扰阿来的重大问题,也是造成作家阿来矛盾性焦虑的主要原因,促成了阿来小说中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独特焦虑表达。本论文即聚焦于阿来小说中的民族性、现代性现象以及矛盾性焦虑,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阿来小说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意义。第一章:阿来小说创作中的民族性内涵及体现。在阿来的小说中有关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及英雄崇拜等嘉绒藏族深层文化心理的展示,以及对尚“空”的思维方式、具象思维方式、感性思维方式等嘉绒藏族独特思维方式的呈现,它们共同构成了阿来小说的民族性之基,使阿来的小说流露出浓厚的嘉绒藏族民族性的特点。第二章:阿来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内涵及体现。除了嘉绒藏族的民族性之外,随着现代社会现代因子的浸入,阿来小说中的嘉绒藏族社会还呈现出现代性的特点,这些现代性特质体现在社会形态、理念体系和观念信仰等诸多层面。作家阿来通过小说中现代性“点”的描述而实现了对“面”的呈现,不仅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效果,嘉绒藏族社会的现代性面相也因此得到全方位展露。第三章: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焦虑表达及探因。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相互矛盾和冲突之处促成了阿来小说中独特的焦虑表达。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穿行而处身矛盾性焦虑之中的人物形象,关于行走与流浪的矛盾性主题的言说,以及众多行将消失的“最后一个”现象等便是作家阿来思考之后呈现于文本中的独特焦虑表达。除此之外,本章还对此种矛盾性焦虑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结语:对阿来小说创作中的民族性、现代性及矛盾性焦虑进行总结评价,指出阿来小说中矛盾性焦虑的积极指向和意义。矛盾性焦虑显示了阿来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着力思考的积极姿态,是探求解决之道的第一步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是带有积极的意义和指向的。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其紧密相连,乡村振兴的实现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者的契合点,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作者认为目前数
库淑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多少是由于她有一次偶然掉下悬崖醒来之后口述的神秘经历及其创作的“剪花娘子”。但是,倘若仅仅沉浸在神秘经验和惯性习见之
道德模范人物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道德水准,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是我国培育公民道德价值观的创新之举。通过树立道德模
<正> 按照目前学界的共识,汉代学者所设想的圣人统绪似到孔子为止,他们不敢设想孔子以后竟有新的圣人出现。这样来看待汉代的圣人观,其实是有商榷的余地的。实际上,汉代学者
韩非子一方面继承了墨子功利主义的文艺观,另一方面又在"唯质论"思想的指导下对这一观念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韩非子的文艺观以法家的循名责实思想相号召,把人类的物质追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
随着网络高速地融入当今现代人的生活,学校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的教学任务十分复杂,、工作也很繁琐,,在教学任务中,作业的批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
传播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载体,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提供重要保障。传播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
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
目前,我国的人口发展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趋势不断加强,一方面,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少子化问题凸显。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家